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饮食
+今日生活首页
 
 
2018年十大食品安全谣言盘点,第一条就有好多人被忽悠
2018-12-25 07:30:00 杭州网

2018年只剩下最后一个星期了,大家都开始收拾心情整理自己,为迎接新的一年做准备。辟谣君也没闲着,年底了,怎么能不盘点一下今年坑过大家的谣言呢?

食品安全、食品谣言是当下网民关注度最高的两类食品舆情,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2018年传播热度较广的10大食品安全谣言。

01、谣言一:白米饭是垃圾之王

流言:白米饭高糖、高热量、低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垃圾食品”的定义。而且白米饭的升糖指数高达87,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诱因。

真相: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5年就表示,从未定义过什么“垃圾食品”。白米饭的升糖指数虽高,但正常食用并不会影响到健康。此外,面条的升糖指数是82,馒头是88,相比而言,白米饭的升糖指数在主食类中并不算特别突出,而且营养丰富,正常食用没有问题。

02、谣言二:隔夜水致癌不能喝

流言:隔夜水产生的亚硝酸盐会致癌。

真相:别担心!大量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产生「亚硝胺」,这种名叫「亚硝胺」的物质的确是致癌物。但前提是:过量。

就隔夜水中的那点亚硝酸盐,离超标都还差很远,根本不会致癌。当然,如果是敞开盖子放了很久的水确实不该喝,毕竟容易掉灰。

03、谣言三:大蒜炝锅会引发癌症

流言:大蒜炝锅会把“好蒜”变成了“毒蒜”,成为了导致癌症的元凶之一。

真相:大蒜炝锅确实会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但数量极少,该物质为2A级致癌物,不属于已知对人类有致癌能力的1级致癌物。此外,炝锅时大蒜只是作为配料,每1克的大蒜平均仅能生成0.2微克的丙烯酰胺,一人份的菜中用几克大蒜就足够了,所以能产生的丙烯酰胺实在有限。

04、谣言四:吃小龙虾得“哈夫病”

流言:由于小龙虾生活在污水里,所以携带很多寄生虫,食用可能导致包括“横纹肌溶解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真相:哈夫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症,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1924年欧洲第一次报道了这种疾病,1932年瑞典出现了类似病例,美国、巴西、日本等多个地区也都有过零散报道。

至于哈夫病的具体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患者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规律。除了吃小龙虾,吃海鱼、淡水鱼都出现过类似案例。

至于寄生虫,小龙虾的确可能携带寄生虫,但这也不是它的专利,其他水生生物同样可以携带,比如蛙、螺、贝、鱼、菱角等都可以。

不过经过 60 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充分加热,就能消灭寄生虫。所以在食用小龙虾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烧熟吃。

05、谣言五:加热的味精致癌

流言:味精的温度高于 120 ℃ 时,会产生致癌物。

真相: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当谷氨酸钠加热到 120℃ 以上,可能产生焦谷氨酸钠——传说中的致癌物。

但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焦谷氨酸钠压根儿不会致癌,只不过让味精失去了原有的鲜味而已。

06、谣言六:吃芹菜杀精

流言:芹菜吃多了“杀精”,所以男人不能多吃。

真相:芹菜中含有一种叫芹菜素的东西,又叫芹黄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科学家用芹菜素做实验,发现它似乎对小鼠的睾丸有一定毒性,对雌性小鼠的生殖能力也有负面影响。但是从目前能看到的一些其他动物的实验来看,芹菜杀精的结果并不一致。

最重要的是,剂量决定毒性,芹菜中芹菜素的含量通常低于千分之一。对小鼠有毒的芹菜素剂量如果换算成芹菜,相当于成年人每天至少吃10公斤芹菜,谁会这样吃呢?

07、谣言七:生理期喝红糖水能补血止痛

流言:生理期时喝红糖水既能补血,又能止痛。

真相:现代医学中可以分析检测的血,红糖是补不了的。虽然“补血爱好者”经常说:“传统医学中的血不是现代医学中的血”,但在多数情况下,比如手术后、生理期或者贫血患者,人们期望补的是血管里流动的、现代医学意义的血。对于这种血的补充,红糖是无能为力的。

其次,红糖中也没有什么“止痛”的成分。不过,“痛”是一种主观体验。糖能刺激身体分泌多巴胺,让人体感到愉悦——愉悦了,可能就不觉得那么痛了。简而言之,任何让你感到舒服愉悦的方式都能有类似的“止痛功效”。

08、谣言八:食盐添加亚铁氰化钾有剧毒

传闻:国内食盐添加的“亚铁氰化钾”堪比毒药“氰化钾”,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因此吃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真相:亚铁氰化钾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它是低毒物质,按照我国国家标准的规定,食盐中的抗结剂以亚铁氰根计含量不得超过每公斤10毫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数据,亚铁氰化钾要造成人健康上负面效应,至少每天成年人要摄入1.5毫克。

09、谣言九:央视曝光17种剧毒食品名单

流言:某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转】央视及各大卫视曝光17种剧毒食品名单》的文章,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真相:经查证,文章中罗列的食品安全信息,实为恶意篡改编造或是对旧闻翻炒的谣言,该谣言危言耸听,以PS、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方式制造谣言,恶意传播已造成部分公众恐慌。

10、谣言十:酸奶含糖比可乐高

流言:不管是含糖量还是碳水化合物,1盒酸奶都超过2罐可乐。

真相:1盒酸奶和2罐可乐之间是不能简单画等号的。

首先,1盒酸奶的规格有多大?是100克还是200克?可乐大小也没有具体说明,因此这种比较没有意义。

其次,从营养价值的角度,1小盒酸奶和2罐可乐之间的比较也完全不成立。这其实是一道数学题,因为饮料营养成分表里是“每100克”的含糖量,以三元配餐酸奶为例,1小盒酸奶是100克,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0.8克,1罐迷你版可乐的规格也有200ml,营养成分表里显示“每100毫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0.6克”。也就是说,1罐可乐的含糖量肯定比1小盒酸奶的含糖量要高,更别说2罐可乐了。

来源:辟谣平台   作者: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