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今日居家
+今日生活首页
 
 
教你正确而优雅地使用刀叉
2018-03-09 07:25:55 杭州网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正确操作,拿着刀叉对着餐盘胡乱挥舞的话,会像个原始人。在宴会、餐厅或者较为正式的场合,你需要学会正确而优雅地使用刀叉。刀叉的用法有欧式的也有美式的。来看看你喜欢哪一种。

    第1种: 欧式

    1、餐盘的左边放叉,右边放刀。如果叉子不止一把,外侧的是吃沙拉的,内侧的吃主食。用于主食的叉子比较大。

    2、切餐盘中的食物时,右手拿起餐刀。食指几乎伸直,指尖落在刀柄上,餐刀钝面向上。其他四指握住刀柄。拇指贴在刀侧。刀柄末端抵着手掌。无论欧式还是美式,握餐刀的方式一样。本文介绍的方法是就右撇子而言的。如果你是左撇子,就要反着来。

    3、左手握叉。叉口朝外且向下。食指伸直,放在柄背上,接近叉口但不要离得太近,以免手指碰到食物。其他四指握住叉柄。这是隐藏叉柄的握法。因为手指几乎将叉柄包裹起来。

    4、手腕自然弯曲,食指向下朝着餐盘。刀叉的端部也指向餐盘。手肘放松,不要悬在空中。吃东西的时候,手肘一般是离开桌面的。但如果场合不那么正式,可以随意些。

    5、用食指施加力度操作叉子来稳定食物。切食物时,刀靠近叉子,前后运动。意大利面很容易切,而有韧性的食物难切一些。每次只切1-2口食物。叉口向内,刀在叉外侧。有角度没关系,只要在切东西的时候能看到刀的运动。视线不被叉子挡住。

    6、用叉子将小口的食物送到嘴里。叉口向下。吃的时候,柄背抬起。叉子一直握在左手里,这样吃起来方便。

    第2种: 美式

    1、切食物时,左手握叉。与欧式不同,美式握叉的方式就像握笔一样。拇指和食指在上,中指在下。叉口向下且朝外。

    2、只有在切食物时用右手拿起餐刀。握餐刀的方式和欧式一样,食指在上,四指包裹。

    3、切食物。叉子固定食物,用餐刀切。叉子在内侧,刀在外侧。切1-2口的量。

    4、交换。欧式和美式的最大不同在这里。切完食物以后,把餐刀放下,刀锋12点方向,刀柄3点方向放置),换右手握叉。叉口向上吃东西。这个方式自美国形成以来没有改变过。欧洲以前也这样,但后来变了,换了一种更方便的方式。但是美国一直坚持。

    5、除了切东西之外,都是右手握叉,叉口向上。如果你吃的食物不需要切,那就一直是右手握叉。吃大口的食物时叉口可以向下,大部分时候向上。不过只有在正式场合那么严格。无需紧张。餐具不能直接放桌上。当你不用餐刀时,把餐刀搁在餐盘上。放下叉子时,也是搁在餐盘边上,叉口靠近餐盘中心。

    第3种: 其他用餐知识

    1、餐具的摆放。

    95%的情况下,只有一副刀叉和勺子。在华丽的场合可能会有好几副。大概是这样:

    4件:刀、沙拉叉、主食叉、咖啡勺。沙拉叉在外侧,比主食叉小。

    5件:再加一个汤勺。汤勺比咖啡勺大得多。

    6件:头盘刀叉(在最外侧),主食刀叉,以及点心叉和咖啡勺(这两个最小)。

    7件:在6件的基础上加一个汤勺。汤勺比咖啡勺大得多。

    如果右侧有个小叉子(叉子一般在左侧),那就是吃牡蛎的叉子。

    餐具是按照使用顺序摆放的。如果你不是很清楚,就从最外侧的开始用起。

    2、停歇的时候,把餐具放成待用的形状。欧式和美式分别是这样:

    欧式:刀叉交叉搁在餐盘上,叉子在上,叉口向下,呈倒V的形状。

    美式:餐刀接近餐盘顶部,刀锋12点方向,刀柄3点方向。叉口向上,和身体有个小角度。

    3、用餐完毕,把餐具放成完毕的形状。欧式和美式分别是这样:

    欧式:刀叉平行,柄在5点方向,刀锋和叉口靠近餐盘中心,叉口向下。

    美式:和欧式基本相同,但叉口向上。

    4、吃米饭等食物时灵活使用刀叉。你需要像用勺子一样用叉子,而不是胡乱地叉。美式一般只用叉子,欧式会用餐刀或一片面包辅助舀起食物。

    5、吃意面的时候用叉子卷起来。如果有勺子,就把卷了面的叉子搁在勺子上。如果面太长,你可以用餐刀切断。建议你每次少卷一点。身边备好餐巾。

    你不太擅长吃意面?还有很多人像你一样。不仅关系到刀叉的使用,还有吃的时候不能发出滋滋声。

    小提示:别紧张。没有人做得完全标准。吃不同的食物刀叉用法也不一样。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别太在意细节。

    警告:手肘不要向外!往内侧收。顾虑一下你身边的人。

来源:健康生活    作者:    编辑:钟一鸣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友荐云推荐
·"中国好婆婆"标准引争议
·2017年人贩子骗术又升级了!
·《浙江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法》施行
·法拍房还有机会捡漏吗?
·失业保险将可用于技能提升补贴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