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框眼镜,白衬衫卡其裤,久违的林奕华再次出现在杭州,毫无岁月痕迹的装扮风格让人发出惊呼:可以,这非常林奕华。上个月,林奕华亮相杭州胜利剧院,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里,为杭州观众带来了一场以“青春说”为主题的讲座。
作为导演、编剧以及词人,林奕华的创作历程跟阅读密切相连。上世纪80年代,林奕华与友人组成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1991年旅英期间,他又成立“非常林奕华舞蹈剧场”,先后在伦敦、布鲁塞尔、巴黎、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城市发表舞台创作。1994年凭电影《红玫瑰白玫瑰》斩获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之后,林奕华开始专注舞台创作。观众们最熟悉的那些作品,都会跟一本本名著有关——《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红楼梦》《梁祝的继承者们》《聊斋 - Why We Chat?》《宝玉,你好》。
某种程度上来说,林奕华像是现在的那些“同人文太太”,他把每一本中国人最为熟悉的经典小说,拆解出骨架,填进去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这一回,他奔赴杭州,为“梁祝”而来——今年是《梁祝的继承者们》首演十周年,这部音乐剧正在全国巡回演出。
“梁祝”是林奕华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命题,梁祝是他“一生在寻找的同学”,“我的戏离不开学生,总是有学校和同学,我其实是在补偿自己没有机会体会的学生生活。我做了快要70部作品,有非常多学生戏,我会把学习环境、学生角色,像分子料理一样分散进去。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不是在找观众,而是在找同学”。
年轻的时候爱看亦舒 流落荒岛必带《红楼梦》
快报:如果流落荒岛,只允许带三本书的话,你的选择会是?
林奕华:《红楼梦》《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
快报:如果还有机会选一本名著下手改编,你的心愿列表里还有哪部?
林奕华:做《金瓶梅》。我也会在想,我会怎么做呢?不过船到桥头,自然会有一个答案,改编这件事是这样的。我希望再往前走,做出够丰富、有厚度的作品。
快报: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是什么?
林奕华:《AI的25种可能》,我还看了很多画、很多摄影书。
快报:不看小说吗?以为你会很喜欢看小说。
林奕华:年轻的时候,我看的。比如亦舒,每次坐飞机都会带上一本,飞行结束,刚好一本看完。后来我就不怎么坐长途飞机了。
快报:这几年,亦舒的作品重新火回视线,好像一个轮回。
林奕华:是的是的,我有个学生,最近在《承欢记》里做编剧,我每天刷到他们说“爆了爆了”。
快报:《玫瑰的故事》马上也要播出。
林奕华:最近因为跟杨凡导演一个对谈的活动,他那个电影4K修复嘛。为了这个对谈,我又重新看了一次《玫瑰的故事》,我发现我以前看过的小说,现在完全不认得。
快报:你很关注AI?你是如何看待AI对剧场的影响的?
林奕华:AI跟人类的关系很吊诡,因为我们不知道AI在帮助我们还是利用我们。AI最大的改变,就是改变了人类的眼球是怎么转的。从很早前我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年轻人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的纯粹的剧场的观看方式。所以我的剧场布景,会有很多屏幕,我赋予屏幕角色化的功能,来抓住大家的眼球。
快报:新作既然叫做《AI时代与梁祝的继承者们》,宣传海报为什么不干脆AI创作?
林奕华:海报我们是去奥斯陆拍的。我想去一个很远的地方,雪很大很大,可以走一天,也可以走一百年的那种。后来我们去了芬兰奥斯陆,远离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其实我们不知道会不会一定有雪。
快报:除了讲座,这次来杭州还打算做些什么?
林奕华:我晚上还要去看越剧《梁祝》,本来还想去看很红的越剧《新龙门客栈》,我知道陈丽君很红,她还去参加“浪姐”了。
快报:你还看“浪姐”(《乘风破浪的姐姐》,今年叫《乘风2024》)?
林奕华:每一季“浪姐”我都看,我很喜欢节目里那种“并肩作战”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