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今日生活 > 交通
平均通勤时耗34.53分钟,距离8.63km,杭州到底堵不堵?
发布时间:2024-05-19 13:45:52

近日,百度地图联合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发布《2023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

其中,选取了中国100个主要城市,通过大数据客观反映城市交通变化态势。你所在的城市交通情况如何?我们用数据说话。

北京人堵在通勤路上

浙江多地市“降堵”见成效

通勤高峰拥堵指数是反映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重要指标。

整体来看,2023年公众出行热度大幅上升、城市交通更为拥堵繁忙。报告显示:拥堵方面,百城中86%的城市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上涨。

2023年度,北京的通勤高峰拥堵排名相较2022年上升一位、超过重庆,成为百城第一,2023年度通勤高峰实际速度为24.26km/h。全国百城中通勤高峰拥堵指数排名前5的城市分别是北京、重庆、广州、上海、武汉。

image.png

通勤高峰拥堵榜前十城市的拥堵指数同比2022年均上涨,其中,兰州的拥堵指数同比涨幅最大,较2022年上涨了25.01%,交通压力较大。另外,重庆、广州、上海、武汉、长春等城市拥堵指数同比涨幅均超过10%。

image.png

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十个城市中,浙江地市表现亮眼,占据八席,其中宁波、金华、绍兴降幅分别为4.64%、4.31%、3.87%。

image.png

杭州2023年度拥堵指数同比下降0.69%,位列通勤高峰拥堵榜第13位,较去年下降9位,可以看出,杭州通勤高峰交通拥堵程度较上年有所下降。

周末拥堵榜中,2023年广州的周末拥堵指数同比上升19.59%,排名提升5位,跃居百城第一。杭州在周末拥堵榜的位次下调6位,来到第7名。

image.png

周末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十个城市中,长三角城市再次表现不俗,占八席,其中浙江的城市占六席,降幅从大到小依次为金华、宁波、湖州、嘉兴、绍兴、台州。

image.png

浙江多地市“降堵”见成效,离不开政策大力支持。

2012年底,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省性城市交通治堵工程,10年来,全省绝大多数城市城区高峰时段路网运行时速保持在30公里以上,群众满意度由65.3%提升至93.8%。去年1月,浙江正式启动新一轮治堵五年行动,力争到2027年实现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杭州平均通勤时耗34.53分钟

平均通勤距离8.63km

对于超大、特大城市来说,80%通勤者45分钟可达是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的衡量标准。

单程平均通勤时耗,是早高峰从居住地到就业地,全方式出行时耗的平均值。也就是说,除了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以外的步行、骑行等时间,也应该被计算在内。

通勤方面,北京、上海、南京位列通勤时耗榜前三,北京、重庆、上海位列通勤距离榜前三。

北京平均通勤时耗44.47分钟,平均通勤距离12.53km。杭州位列通勤成本榜第14,平均通勤时耗34.53分钟,平均通勤距离8.63km。

image.png

《报告》显示,百城强绿色出行意愿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长三角城市占三席,分别是上海、南京、杭州。其中,杭州是地面公交线网密度第二大的城市,也是轨道交通线网密度第三大的城市。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服务触达、覆盖水平。

image.png

密集的交通路网也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杭州市民的通勤时间。《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杭州市45分钟以下的健康通勤比重达79%,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image.png

人口的流动与城市经济协同、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密切相关。

出行方面,百城跨城迁徙规模和市内出行强度都上涨了,百城跨城迁徙规模同比涨幅均值更是高达66%。

image.png

其中,珠三角居民跨城迁徙已成习惯,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地均跻身百城跨城迁徙规模前十榜单。珠三角便利的跨城交通出行是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成果。

杭州位列百城跨城迁徙规模榜单第9名,同比2022年上升50.52%。

哪些城市拥有更好出行体验?

杭州创新绿波从“带”到“网”

繁忙的城市交通格局中,哪些城市拥有更好的出行幸福体验?基于对36个重点城市的数据监测,报告首次发布城市级红绿灯通行幸福度榜单。

报告显示,全国重点城市中,大连、青岛、重庆三地位列城市红绿灯通行幸福度榜前三,这意味着在交通流量适宜的情况下,以上城市的路口绿灯畅行概率更高、红灯等待时长更短、绿波干线的占比相对更高。

image.png

此外,在路口绿灯畅行率指标方面,大连、青岛、济南三个北方城市的路口绿灯畅行率分别为60.4%、58.9%和56.3%,表现优异。

“干线绿波带占比”也是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也就是看城市干线中连续4个路口的绿灯通过率大于20%的绿波带的比例。大连、青岛、天津成为TOP3。另外,杭州表现也不错,位列第9,干线绿波带占比9.2%。

image.png

其实,这几年,应该有不少市民发现,市区越来越多的道路陆续启用“绿波带”。“优化提升355公里绿波带,完成路口降周期信号灯1886个,建设可变车道500处”列入2023年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所谓绿波带,就是指通过合理设计道路上各个路口信号灯启动时间差,让按照设定车速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通过路口“刚好”遇到绿灯,实现少停车或不停车的效果,从而提升通行效率。

交警部门又在原有基础上对绿波带的设计进行了深度优化。按照“早上保障上班、晚上保障回家、中间保障双向”的原则,交警创新推出“3-5个路口”的短距离“绿波带”,并组团形成“绿波网”,力图实现“绿波网”覆盖路段内每4个路口“3绿1红”的目标。

数据也反映出这一改变。截至去年底,绿波带道路速度同比提升了25%,平均停车次数下降16%。

另外,借助城市大脑,交警每2分钟就会对主城区信号灯路口的通行效率进行检测和预警,对通行效率低下的路口进行报警,由配时员和路面警力及时开展拥堵处治。

所以,如果你感觉上下班路上,绿灯更多、拥堵更少、通行更快,这是杭州对于交通路口实施精细管理的结果。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邵婷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