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花火现场表演 记者 林叶杨 摄
端午小长假,你是怎么过的?
昨晚和前晚,有上千人赶到余杭区瓶窑镇长命村址享乐园,就为看一场震撼的田间花火。
这场演员“土生土长”(全是村里人)、“自主培育”(村里人自编自导自演)、每个周末推出的表演,从今年5月开始以来,好评不断,人气一场比一场火爆。
这场田间花火,村里人取名叫《一路繁花》。
初看像是“最美焰火”打铁花 “其实更是一场田间演艺,祝未来一路繁花”
晚8点,夜幕中,水田间,一声吆喝,演出开始。
“5000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延续最传统的方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配合着解说,首先登场的是擂鼓。
大鼓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古人认为鼓具有非凡的神力,鼓声像雷声一样可以引来雨水,也成为农耕民族的精神力量。尤其在长命村这个良渚遗址核心区,让敲鼓有了更多遐想。
点燃现场的是火壶。只见两位表演者各担一对火壶,火焰跟随他们时而蹿起,时而熄灭,人在火光中舞动,仿佛融为一体。
正惊叹传统文化的魅力,不远处熊熊燃烧的炉火边,匠人挥起手中的打板,对准舀起的铁水用力一击,顿时漫天星光在空中绽放。
观众们阵阵欢呼,“火树银花落”的绚丽,让那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古老浪漫具象化了……
这还没完,接下来一排“风火轮”上场,只见火星上下翻飞,左右转动,散若花瓣,金光四溢。
“太美了,太美了。”观众们清一色拿着手机,一边赞叹一边拍摄。
“址享乐园,不止乐园,我们生而平凡,却总想拼尽全力,祝愿我们的未来一路繁花。”伴随着祝福和田间上空燃起的烟花,表演的村民挥手与大家告别,田间花火告一段落。
长命村以前有很多打铁铺
“失传的打铁花手艺,一直是村里人的遗憾”
说起长命村,估计很多人不知道。
丘陵起伏,水道纵横,芳草萋萋,绿树成荫。长命村位于良渚遗址核心区,得益于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村里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2023年,瓶窑乡贤共富基金参与孵化的重点项目之一址享乐园开业,露营、烧烤、划船、钓龙虾……一帮年轻人让这里一跃成为余杭新晋“网红打卡地”。
“对村民们来说,这不仅让村里多了一个文旅项目,更是有了聚会的地方,但总觉得晚上还缺少节目。”长命村村民莫叶平说。
他们想到了村里老一辈说的打铁花。长命村胡林片以前有很多打铁铺,铁匠们手艺都很好,周边的村民都来村里打农具。
那时候没有现在信息互通,村里的铁匠们是无意间发现打铁花好看,之后逐渐变成表演。当时常作为开工的庆典,也是寓意生意红火。
“但是后来打铁铺越来越少,这项手艺也渐渐失传了。”莫叶平说。
于是,大家风风火火说干就干,组成打铁花四人小组,除了莫叶平,还有70后黄良勇、90后翟强、00后孙孝波。
零基础自学
“草帽被烧通,头发也被烧掉,甚至烫伤”
虽有打铁花的历史,因为中间断了档,村里一个能教的人都没有。
“我们只能是零基础自学。”翟强说,学习的途径也只有两个,网上查资料和反复看视频。
可实际操作的时候,各种问题都来了。
网上说1600℃的铁水打出的铁花效果最好,能有效地溅射并形成美丽的火花,但没说如何把铁块融成1600℃的铁水。
“铁块我们烧了三四个小时都没化。”回忆刚开始摸索的时候,大家忍不住苦笑,“后来发现是煤摆放的位置不对”。
准备工作困难重重,这还只是开始,真正难的还是打铁花,要精准掌握击打的时间、方向和力度。
“说起来就是捞、抛、打三步,我们最开始用水做这个动作练了很久,形成一种肌肉记忆。但真要上铁水的时候还是害怕。”翟强说,“开始的时候,草帽被烧通,头发也被烧掉,甚至成了医院烫伤科的‘常客’。”
折腾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大家总算“出师”了。去年年末彩排,他们把村里的老人们都请了过来。
“本来想听听他们的建议,但表演时他们的欢呼声就代表了一切。”现在,原本4个人的队伍已经逐渐扩充到了20多人,还有很多学徒。
不只是打铁花,表演经过不断整合,加入了百米风火轮、擂鼓、火艺、火壶等环节,俨然一场田间非遗演艺。
“我们取名为《一路繁花》,分成四个篇章,通过不同的配乐和解说,让演出更加丰满。”费娟是这场表演的编剧,“不同年龄的观众,感受不一样,小朋友是新奇,年轻人是震撼,老年人是回忆,这是文化的力量。”
“未来,《一路繁花》还要再升级。要拉长演绎时间、设计演出服装、增加表演形式……”费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