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今日生活 > 资讯
把日子拍成大片,火出圈!杭州这对导演夫妻在这儿安家!网友:什么“神仙生活”!
发布时间:2024-06-23 09:48:14

讲述人倪晓芳:

“我在这里找到童年的答案”

倪晓芳就是其中一位有共鸣的邻居。

她从小在运河边长大,小时候常常在桥西玩到很晚,被蚊子咬得满腿包才回家,她对这里的市井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如今,她已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了7年多的杭州方言调查与传播,与程方和程晓是在街道的活动上认识的。

倪晓芳觉得自己与桥西“有一种特别的缘分”,小时候埋下的疑问如今在桥西问对了人。

“小时候我问爸妈,大家都住在运河边,为什么桥西人的口音有些不一样呢?”倪晓芳说,去年,桥西居民赵伟强告诉她,老早的桥西是货运码头,来自绍兴、宁波和江苏的商贾、工人带来了各地的方言,混合着杭州话逐渐演变成了桥西特有的方言。

57be8186d1d43e70fc9bc22413f2e14d_resize,w_640.jpg

在桥西收集方言时,倪晓芳时常坐在街边的凉亭里,与正在拉家常的奶奶们搭话。奶奶们也不觉得奇怪,还会热情地跟她聊天。

“牢牢金箍手,袜儿当枕头”,这句话一般用来讽刺一个人小气,但在桥西的语境里,也可以形容一个人谨慎小心,做事细致。告诉倪晓芳这句话的李阿姨跟她打了个比方:桥西有个人,爱吃河鲜,买河蚌时会带着竹篮子,再在上面铺上一层盐,走到家的工夫,河蚌就已经吐水吐干净了,可以直接下锅。

作为非遗“杭州故事”代表性传承人、运河故事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倪晓芳一直记着这个生动的故事,在给同学们讲课时也经常会提起,引得大家会心一笑。

倪晓芳说,小时候在桥西能串门蹭顿饭,长大了一样也可以。在月末的邻里宴会上,大家端出各自的拿手好菜分享出来,炒冬腌菜、腌笃鲜、烧腰花、卤鸭儿、鱼圆儿全是老底子的杭州味道。“这场景就会让我想起小时候夏天,邻居们搬出小板凳,大家凑在一起吃饭。”曾有一位伯伯教给她一个做红烧肉的秘诀:小火慢炖,不用浓油赤酱,等到筷子一戳就烂再放少许调料,吃的就是一个本味。

“这是老底子桥西人的做法,急不来的。”倪晓芳从小到大都觉得桥西是个值得慢慢体验的地方,这里的市井生活蕴藏着数不尽的百姓故事。

手艺人姜超超:

“这里的游客都自带文艺气息”

倪晓芳的桥西印象在乡音里在味道里,那姜超超的桥西记忆就更多是来这里的游客们给的。

自从2017年搬来,姜超超的皮雕艺术馆从30多平方米逐渐扩大到100多平方米,店面换了3次,但一直和程方、程晓做邻居。“没想过去别的地方,舍不得来这里的游客。”

姜超超说,来到这里的游客都是“自带文艺气质的”,他们也是被桥西直街的文艺气质吸引来的。一位中国台湾的女士,每隔三四个月都要来一趟杭州,每次来杭州必来姜超超的店里。如果遇到姜超超在雕刻皮具,她都会站在一旁静静看着,也不说话,有时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

还有与店铺一墙之隔的邻居们,也是经常来到店里。“街区里的伯伯们更喜欢皮带、钱包之类的皮具,阿姨们就很喜欢小包、塑形花鸟这类文创产品了。”姜超超说,隔壁的宝宝五岁时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我店里玩,如今已经上小学,最喜欢放假来这做手工。

与程方程晓一样,入驻桥西后,姜超超把运河文化与桥西生活融入了她皮雕创作中。探索新式3D立体皮雕时,拱宸桥下的神兽趴蝮成了她的第一个作品。

最近,她正在准备做一幅新的皮雕作品,“那是我在桥西的巷子里看到的场景,一对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佝偻着身躯,从巷子里缓缓走来,两人的手紧紧牵在一起。”姜超超回想起这幅画面时笑了,“这就是桥西的岁月静好吧。”

可视化的影像作品

能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运河的人文之美

一如程方程晓的作品《不止桥西》

透过每一帧镜头

完成对大运河邻居这一身份的注解

“桥西的生活是诗意的,是和谐的。”

从拱宸桥下去

就可以和充满烟火气的桥西相遇

看见热气腾腾的平凡生活

这里的早晨是跃动的、动听的

在桥西

小朋友无忧无虑地奔跑、玩耍

在这个儿童友好型社区里

孩子们可以慢慢长大

万物共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成为彼此的生活的陪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桥西也慢慢显露出它

另一面盎然而鲜活的模样


来源:杭州发布   作者:文字 贾凯 摄影 方永彬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