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价格大涨、羽毛球卖断货、预约球场拼手速……连日来,羽毛球的相关话题频频冲上热搜。一只小小的羽毛球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日前,潮新闻记者来到全国重要的羽毛球生产基地之一、浙江省江山市走访了解。
江山市羽毛球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羽毛球生产集聚区之一,现有羽毛球生产及配套企业55家,从业人员超1万人,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针对羽毛球涨价和供不应求的市场行情,江山市三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经理吴斌介绍,羽毛球生产的原材料以及成本的核心是以鸭毛和鹅毛作为原材料的“毛片”,受前端养殖以及肉鸭、肉鹅行情的影响,羽毛球涨价并非偶然。
吴斌解释,因为近年来猪肉价格相对处于低位,老百姓在日常消费中也会更多选择猪肉,而非鸭肉或鹅肉,这就导致鸭、鹅市场萎缩,进而影响了上游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据央视新闻报道,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我国鸭的出栏量由48.78亿只降至42.18亿只,鹅的出栏量由6.34亿只降至5.15亿只。
“简单理解,鸭、鹅的养殖数量下降,羽毛的供应也跟着减少;反观在羽毛球消费端,近年来羽毛球运动的热度一直呈上升趋势,因此球的需求量在持续增加,这也就意味着‘毛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就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 吴斌认为,短期内这种相对紧张的供需关系仍会持续。
江山市航宇文体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敏则表示,受“毛片”供应和价格的影响,如今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需要花费更多精力,这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的稳定性,日均产能有所下降;甚至,因为“毛片”价格过高,企业在接订单上也较以往谨慎了许多。
因为羽毛球价高、抢手等因素,当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平替”产品,尼龙球、塑料球等产品销量开始明显增长。
对此,江山市羽毛球协会副会长、宏胜体育负责人郑迅坦言,当前情况下,尼龙球、塑料球等产品确实会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但对于真正的爱好者来说,无论是在球的性能上还是球感上,尼龙球、塑料球等产品都与天然羽毛球都有一定的差距,说“平替”也为时尚早,“现在有企业开始转向人造球赛道,研发人造羽毛,性能更加接近天然羽毛球,但是否能做到和天然羽毛球一样,还需要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