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杭州市滨江区幼儿园招生试点“就便入园”——幼儿园面向周边企业人才和员工子女提供招生服务。这意味着,孩子上幼儿园可以不受户籍、房产的限制,在父母工作单位附近的幼儿园就读,方便父母接送。
“就便入园”,简单来说,就是怎么方便适龄孩子入园,就在哪里提供入园机会。幼儿入园不再受户籍、房产等的限制,真正做到就近就便入园,所有幼儿都幼有善育。这改变了以往根据户籍、居住地保障适龄幼儿入园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对地方教育部门、街道、社区科学布局幼儿园、发展普惠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如何发展普惠托育,让适龄儿童入园更方便,接受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面临现实挑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1.1%,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这是值得肯定的成就,基本解决了“入园难”问题。本来,随着出生人口下降、适龄幼儿减少,学前教育提高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以及保教质量,迎来了“人口红利”,但是,一些地方出现的幼儿园关停潮,提醒各地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前瞻性规划。
在不少人看来,适龄幼儿减少,招不到幼儿的幼儿园关停是大势所趋。一些地方的幼儿园,已经在做转型进行养老服务的准备,并称这是应对少子化、老龄化的现实之举。目前,应对适龄幼儿减少,关停、撤并幼儿园,并没有让幼儿得到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具有前瞻性的应对方式,应该是提高幼儿园办园标准,降低班额,提高师幼比。如此,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并不需要关停、撤并,幼儿教师也不会多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小园小班”建设,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让适龄幼儿接受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另外,降低幼儿园班额,也让学前教育富有弹性,当适龄幼儿增加时,有空间满足这些孩子的入园需求。
这要求各地在适龄幼儿减少时,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如果地方教育部门对于生源减少的公办幼儿园采取简单的合并方式,其结果就是上幼儿园将更不方便,且办园标准也并没有提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应对少子化,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必须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就便入园”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其关键在于,地方教育部门在发展普惠学前教育时,要强化政府的投入保障责任,同时,在科学布局幼儿园、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时,要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以更高标准发展普惠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