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今日生活 > 资讯
杭州这条街突然走红!不到300米,但没人能空手走出来!网友:“神仙打架”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4-08-18 12:46:55

杭州的宝藏街巷中,大井巷榜上有名。最近这条街又火出圈了,不到300米的地方,却藏着不少宝藏打卡点。今天就跟杭小微一起,开启市井老街Citywalk之旅~

“来杭州总得去一趟大井巷。”不知什么时候起,大井巷成为社交平台上年轻人呼声最高的“打卡地”之一。

短短275米的老巷子,却有16家各具风格的咖啡店,加上文创、手作、博物馆、餐饮等各种个性鲜明的业态,网友说,这里真的是“神仙打架”的宝藏地。

因一口井得名

老底子的生活离不开它

大井巷因有五代吴越时之古井而得名,南宋时称吴山井巷,清时称大井巷,一直延续至今。

相传,它是五代吴越时期一位德昭国师凿的,周长四丈(约13.3米)。它太大了,井口又没有盖,因常有人落井,南宋时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盖住井,留了六个井口。到明代,井口改成五眼。如今,这口“钱塘第一井”仍然是一处景点。

一口水井安一方人心。

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江南大旱,杭州城里的河道干涸见底,水井也几乎枯竭,百姓无处取水,干渴难耐。就在紧要关头,人们听说在城隍山脚的一条小巷里有一口井,怎么用也不会枯竭,于是挑着木桶端着脸盆纷纷赶来,果见井水清澈,取之不尽,百姓就靠这口水井渡过了难关。

城南老居民知道,有一年大旱,老远的消防车、纺染厂工人都来此抽水,水位下降很大,第二天,竟又是满满一泓清泉。

过去的大井巷,两边都是住家,老住户的生活真的离不开井。于是,井就成了街坊邻里的信息集散中心。

清早,大家吊上井水洗漱之后,妇人们又陆陆续续在此淘米、洗菜、擦凉席,停不下来。谁家夫妻吵架了,啥人跟隔壁有积怨,各种八卦都在此传开了。那声音绝对有技巧,压得够低,但在场人都听得清清爽爽。

到傍晚,下班了,大井巷又熙熙攘攘。各家门前都被井水冲刷过,暑热消去大半。住户们噼里啪啦的油烟四起,洋葱的味道扑鼻好闻。动作快的,已经端好碗在自家门口吃“风凉饭”了。

60后老宋的成长轨迹与大井巷绕不开。小时候放学时,他总是和小伙伴跑去城隍山上玩。

有同学家住在伍公山上,老房子屋顶与山道齐高,皮孩子们就踩着屋顶瓦片直接跳进小伙伴家院子里。被大人抓到,免不了一顿臭骂。玩到天色暗下来,汗湿衣衫,老宋一时竟忘记回家吃饭,这才亏心地一路往回跑......

几十年兜兜转转。2010年,大井巷经过提升改造后开街,老宋还是回到了这里,陆续开起青旅、餐厅和咖啡店,“因为有亲近感”。

年轻人抢着自费打卡

前高管、设计师、分析师......

短短小巷里藏龙卧虎

后来者并不十分晓得大井巷的旧日细节。只觉得初见这里,心生惬意——“杭州市区这样一条古街,背靠吴山,一路能走到西湖,很难得的。”

摄影 林观恒

在温州、杭州做了二十多年生意的陈奕君半年前刚在大井巷开了家咖啡店。进门就是老房子独有的一方天井,店里的装修是宋韵古风。

你还在默默衡量单量多少,但这里的咖啡店早已是“next level”了。因为格调独特,总有年轻人来店里商拍、直播、做沙龙。

“前一阵几个年轻人来租我们二楼场地做直播,支付租金时她眼睛都不眨一下。”陈奕君说,“他们卖的是古装风的衣服,那天在楼上做一场直播,销量也特别好。”

富阳人黄岚两年前在环翠楼开了间茶室,根据二十四节气特性为客人提供丰富的茶品,一天最多十单。咖啡茶室并不像奶茶店容易爆单,往往年轻人在里头一待就是半天。但黄岚觉得,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空间感赋能有时比吃什么喝什么更重要,“有企业客户也很愿意用包月、包季度的方式来我们这儿喝茶、开会或者洽谈。”

来自上海的80后纪鹏和妻子也在环翠楼开了家艺术茶空间。“厌倦了卷天卷地卷同事卷领导,突然有一天不想干了,我跟爱人‘对齐颗粒度’,就来这儿了。”纪鹏说。

就在这片曾经“野草长得比人还高”的地方,他们把老房子的木头都刷上哑光木蜡油,让每一根房梁、柱子都保留本体颜色,将闲置了20多年的院落垃圾清走,庭院里被种上枫树、无花果、葡萄、中草药......除了茶,两人把精力花在艺术展、古董家具上,里头每个房间都是风格独立的书房。

90后东北姑娘momo在大井巷开了家粉粉的甜品店,从外摆桌椅、店铺门头到甜品台的陈设都有极强的视觉丰富感。她给每季的甜品都赋予了年轻的主题,有时叫“绯闻中心”,有时又叫“心动对象”。

这条小巷为什么吸引年轻人?momo的回答大概是大多数“Z世代”的“嘴替”:“如果一条街只有一家打动我的店,我可去可不去,但这条街里都是宝藏店铺,那我一定要去!”

这样“神仙打架”的业态,她甚至从没感觉到“卷”,“大家的风格、赛道都有差异,为什么要关注别人怎么样?如果这段时间我的状态不好,那先把自己调整好。”

摄影 林观恒

曾经生活的老巷子翻红,老宋还是觉得挺欣慰的,“以前只有我一家,生意确实火爆了一段时间。但是靠我一个人,最终是撑不起整条巷子的。肯定需要高品质的业态来支撑。”

如果去细究,你还会发现这些拥有“有趣灵魂”的业态背后,其实藏龙卧虎。比如有人曾是企业高管,有人是出身同济、复旦的程序员、设计师,有人是有留学背景、大厂经历的数据分析师......

大家在这里一起演绎出了年轻消费力背后的“慢生活”逻辑——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放下,什么时候要加快脚步,什么时候必须驻足,什么时候又该跃起——在生活中探寻平衡。

来源:杭州发布   作者:资料/杭州日报、上城发布、上城文商旅 文字/钟玮、裴一凡、周婧 摄影/林观恒 制图/叶丛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