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
杭州日报讯 宋韵文化,千年风雅。南宋官窑瓷器的艺术造型庄重、古朴、典雅,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极简美学和艺术审美影响深远。
“杭州孕育了陶瓷艺术的巅峰——南宋官窑。它们是沉睡于历史尘埃中的瑰宝,见证了南宋王朝的辉煌与落寞,也承载了无数匠人的智慧与汗水。”日前,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考古学会指导,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发现杭州”展览配套讲座“南宋官窑之前生后世——基于考古学的观察与思考”在杭州园林图书馆拉开帷幕,郑建华带观众梦回南宋古朝,一探千年窑火。
屏幕上,郑建华的履历透露着他与考古以及陶瓷的深厚缘分——毕业于厦门大学考古学专业,曾长期就职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任浙江省考古学会理事长、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曾主持或参与越窑、龙泉窑、婺州窑等瓷窑遗址考古项目,其中寺龙口越窑窑址发掘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田野考古二等奖;主要论著有《越窑青瓷装烧工艺初步总结》《关于修内司官窑问题的思考》《新中国龙泉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浙江古代青白瓷业遗存初探》《浙江古代青瓷》……
“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讲座中,郑建华由此引入杭州在官窑中的重要地位,讲述官窑如何从皇室的专享变为传世的艺术珍品。“南宋官窑设置承袭北宋旧制,但并非直接脱胎于北宋官窑,余姚官窑和临安府官窑充当了二者之间的桥梁,南宋官窑是在临安府官窑的基础上建立的,余姚官窑、临安府官窑和南宋官窑三者之间,不是完全彼此替代的关系。”郑建华从考古学的专业视角介绍了各个官窑间的关系,并通过图片展示了深埋地下的窑址、精美的瓷器和窑具。
除了南宋官窑的“前尘往事”,现场,郑建华还深入剖析了南宋官窑的制瓷工艺、釉色特点及装饰风格,并结合历史背景,阐述了其在南宋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承袭汝窑和北宋官窑的南宋官窑系青瓷经历了工艺演进的三个阶段:余姚官窑激活吸纳,部分本土化,初步乳浊化;临安府官窑消化吸收,基本本土化,主体乳浊化;南宋官窑推陈出新,彻底本土化,完全乳浊化。”郑老师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古代工匠的敬仰,也让观众对南宋官窑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讲座结束时,图书馆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意犹未尽的观众纷纷围上来与郑建华交流心得。“从(杭州卷)烟厂到老虎洞,再到后期的南宋官窑博物馆,我才知道原来出土的官窑也会随时间演变逐渐本土化。”通过本报互动活动报名参与的观众张先生说,讲座让自己学到了考古发掘的专业知识,更深入了解了杭州的历史遗迹及文化内涵,“沉睡千年的南宋官窑不仅是物质遗存,更是南宋文化精神的载体,它们带着历史的温度向世人讲述那段辉煌灿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