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本应沉浸于艺术之美、思维碰撞的讲座,却因“台下很多人从始至终都在低头看手机”,意外地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据报道,近日,国际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座上,遭遇了尴尬的“低头族”场景:不少听众在讲座过程中,从始至终低头沉浸在手机的屏幕之中,忽略了台上大师的精彩分享。斯蒂芬·肖尔先生在批评了这种注意力分散的行为后,中途离席,这一幕震惊了现场的每一个人,并在网络上迅速引发热议。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会似乎进入了一个“无手机不欢”的时代。无论是乘地铁、坐公交,还是吃饭、喝咖啡,都能看到人们低着头刷手机。“低头族”一词,就形象地描绘了现代人沉迷于电子设备的状态。这种现象背后,是注意力被无限切割和碎片化的现实。社交媒体的即时更新、短视频的快速切换、新闻资讯的滚动推送……所有这些看似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实则不断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让受众难以长时间聚焦于某一事物,更难以深入思考和理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的讲座遭遇“低头”一幕,便显得尤为刺眼。作为一位在摄影艺术领域深耕多年的大师,他希望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将自己的创作理念、艺术感悟乃至对世界的独特视角传递给每一位听众。然而,当他目光所及遍是“低头族”时,他说,“既然我现在谈论的是注意力这个话题……然后,我发现今天在场的各位,其中有非常多的人从头到尾都在看手机。你们今天特意来听这个讲座,但你们却都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大师内心的失落,显然是相当大的。
或许大多数“低头族”并未意识到,每一次低头的瞬间,都可能错过与现实世界精彩瞬间的连接,更可能无意中筑起了一道阻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隐形墙”。在斯蒂芬·肖尔的讲座现场,不排除用手机记笔记而低头的听众,那些“开小差”低头看手机的人,不仅错过了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失去了对自己和他人时间的一种基本尊重。作为人类情感与智慧结晶的艺术,其魅力在于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而“低头”行为,无疑是对这份魅力的漠视与辜负。
事实上,参与文化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对话。它要求参与者保持一定的专注度,以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去感受、去思考。尤其是在讲座这样的公共场合,听众与讲者之间、听众与听众之间都存在着一种隐形的契约关系——即彼此尊重,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环境。对于讲者来说,这种基本尊重,是TA分享热情与智慧的源泉;对听众而言,则是提升自我、拓宽视野的宝贵机会。因此,保持基本的礼仪与专注,不仅是对主讲人的尊重,更是自身素养的体现。
摄影大师中途离席,虽显突兀,却也是他对当前某种文化交流环境的无声抗议。真正的学习、思考与创造,往往需要深度的专注与沉浸。正如斯蒂芬·肖尔的离席所传递的信息那样,他不只是在批评听众注意力的分散,更是在呼唤一种对艺术的敬畏、相互尊重的交流,以及对自我修养提升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