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新闻办9月26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强国建设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教育部将深入研判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学龄人口规模结构变化趋势,坚持统筹兼顾、精准施策,持续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
近年来,出生人口变化带来的适龄学生规模变化,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结合适龄学生规模结构变化,优化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制定科学的、前瞻性的教育发展规划。
我国一些地方已出现幼儿园“关停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幼儿园数量比上年减少5610所。而根据出生人口变化,到2026年,我国在园幼儿还会比2023年减少1200万左右。如果保持幼儿园校额、班额不变,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幼儿园“关停潮”。
针对适龄幼儿减少,具有前瞻性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应提高幼儿园建设标准,制定与少子化相适应的新的幼儿园建设标准。当前,我国幼儿园的基本班额标准,小班、中班、大班分别为25人、30人、35人,而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班额均低于20人,如果能把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班额分别降低到10人、15人、20人,这将显著改善我国幼师工作环境,提升师幼比,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出生人口的变化,还会逐渐影响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教育。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一研究团队测算,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这一预测也是基于义务教育班额不变、师生比不变作出的。而我国当前执行的中小学标准班额是10多年前制定的,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也远超发达国家20-25人的班额标准。
如果按照小校(园)小班建设标准,在出生人口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并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幼儿园“关停潮”,以及中小学撤并问题。提高幼儿园、中小学建设标准,对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来说,极为重要。一方面,这为学校提质,实行个性化教育,更好地因材施教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这可优化教育生态,推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实施小班化教学,会让学校教育更具弹性,在适龄孩子增加时,学校可接纳这些孩子入园、入学。
当然,提高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推进小校(园)小班建设,与之对应的就是提高生均经费,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对此,有人认为“不划算”,但发展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教育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