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今日生活 > 饮食
饮食知时节 夏季养生正当时 顺时养心祛湿调和阴阳度盛夏
发布时间:2025-05-17 09:03:38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增多,万物进入生长旺季,人体阳气也逐渐外发,新陈代谢加快。

中医认为,立夏过后,养生应顺应“春夏养阳”的自然规律,注重养心、健脾、祛湿、防暑,以保持身体平衡,安然度夏。浙江省中山医院干部科曹燕飞主任的养生建议提示,养心为主,静神安志,同时,饮食清补,健脾祛湿。

夏季阳气外泄,脾胃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曹医生推荐大家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1.增酸减苦:适当吃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番茄)以敛汗生津,减少苦寒食物(如苦瓜适量即可)。

2.清热养阴:多吃新鲜蔬菜(黄瓜、冬瓜、丝瓜)、水果(西瓜、樱桃、枇杷)及豆类(绿豆、赤小豆),煮粥或汤以补充津液。

3.祛湿健脾:湿气渐重,可食用薏米、茯苓、山药、白扁豆等,搭配陈皮、生姜温化寒湿。

4.忌过度贪凉:少喝冰饮、少吃生冷,避免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或湿困。

养心冬瓜薏米鸭汤

药膳组成:老鸭半只、冬瓜300g、薏米30g、莲子15g、百合10g、生姜3片、红枣5枚。

制作方法:薏米、莲子、百合提前浸泡2小时,鸭肉焯水去腥后与所有食材同煮,大火煮沸转文火炖1.5小时,加盐调味。

曹主任表示,立夏时节阳气外浮,人体易出现"心火偏旺、脾虚湿困"的体质特点。这个食疗药膳方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食养调节阴阳平衡,特别适合立夏后出现口苦咽干、身热汗多、纳呆便溏等亚健康状态者。

鸭肉性凉味甘,归脾、胃经,滋阴养胃,《本草纲目》载其能“补虚除热,和脏腑”;配伍冬瓜利水渗湿,薏米健脾祛湿,正合“暑多挟湿”的时令特点。莲子百合清心润肺,安神除烦,可制衡夏季心火过亢。生姜、红枣调和营卫,固护脾胃,预防寒凉伤阳。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张蓉蓉 通讯员 陈瀛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