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韦东奕开通其短视频社交账号时,整个互联网几乎疯狂了。截至发稿前,粉丝量已突破2400万,而他仅仅发了一段4秒钟的短视频。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9日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希望和网友共同保护好学者专心治学的宁静环境,让韦东奕老师能心无旁骛地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中。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韦东奕老师能够一夜圈粉无数,显然已经成为所谓的顶尖意见领袖,是平台和网络要重点推流的对象。流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现实中无数网友关注的目光。
过于爆发的流量不一定是好事,网络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对人的过度关注,会让人感到巨大的压力。在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
这份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即使有团队来帮着他运营,也不是一般团队能够应付的,必须是具有顶级互联网运营思维的团队,才能hold住场面。否则,一旦有所差池,哪怕是全民点赞的“韦神”,恐怕也将遭遇网络暴力的冲击。网络上,快速走红又快速陨落的“流星”实在太多了,流量对待它的宠儿,一向大方又残忍。
或许,成为网红,不一定是韦东奕原本想要的。这样的一个人物,从其一贯表现来看,是完全沉浸于他的数学世界中的,对外界的事物并不太关注,甚至曾经有报道说他不用智能手机,每天只是过简单的生活。一日三餐极其简单,经常被人看到矿泉水就馒头就是一顿。
也许,真正的数学家就是这样,因为数学的本质就是要追求极简,所以生活也就变得极简。他可以简单,但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他需要得到更好的照顾。短视频中的他,虽然年仅34岁,但却胡子拉碴、头发凌乱,一开口,缺了一小半牙齿,说话都有点漏风。帮助他开通账号的堂哥说,这是由于长期牙周炎导致的结果。这让人颇感心酸。显然,他并不善于照顾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激励了一代中国人的数学家陈景润,也是一样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一样生活简朴,一样不善于和人打交道。“在科学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子。”他曾经长期不修边幅,被人视为“流浪汉”。正所谓“板凳一坐十年冷,一朝闻名天下知”,正是这样的纯粹和简单,才造就了陈景润。但不世出的天才,更需要得到生活上的照顾。47岁的陈景润与女军医由昆结婚后,才得到了体贴的照顾。
家人说,开通账号是为了促进韦东奕与外界交流。这个初衷是好的。毕竟韦东奕并非“雨人”,他能够在北大的教室里上课,能够和同学们交流,显然具有正常的人际交往需求和能力,而长期一个人生活,确实也缺乏一个交流的环境。但从视频中透露的信息看,韦东奕现在急需要解决的是他的生活问题,至少先保证他每天摄入的营养合理全面,有个健康的体魄,能够在数学的宇宙中游得更远,而不是让他一下子掉到互联网的漩涡中去。
把“韦神”拉到镜头面前,并不是对他最好的照顾。
(作者系浙大城市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