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饮食
+今日生活首页
 
 
夏季吃苦有讲究 苦味也要辨“好坏”
2021-06-05 09:13:16 杭州网

俗话说得好,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炎炎夏日,各类瓜果成了吃货们的心头好,不论是清脆的口感,还是生津的功效,都无比适合现在这个时节。

当然,关于夏季饮食,还有一句俗语,叫“夏日吃苦,胜似进补”。夏天暑气重,人容易上火,吃点苦味蔬果有助于清热泻火。两者一结合,略带些苦味的瓜果岂不是最佳选择?

然而,前两天广东中山市监管局发出紧急提醒,称当地多名工人因食用苦葫芦瓜,导致食物中毒,这无疑是给喜欢苦味瓜果的人一记晴天霹雳。让人不禁疑惑,苦味的瓜果到底该不该吃?

发苦葫芦瓜缘何成为“要命瓜”

事实上,因食用苦葫芦瓜而中毒的事件之前也有发生。去年6月,浙江海宁祖孙两人因为吃苦葫芦,出现头晕、昏睡等症被送往医院急救,后被诊断为葫芦素导致的食物中毒。

其实,葫芦并不是都带毒。很多人并不知道,葫芦分为甜葫芦与苦葫芦,我们平时常吃的是甜葫芦,苦葫芦则是由品种杂交引起遗传性变化生成的。它外形虽与甜葫芦相似,但含有一种植物毒素碱糖甙,食用后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苦葫芦中的碱糖甙毒素即便加热也不易分解,且苦葫芦带有明显的苦味。因此,在吃葫芦前,最好用舌头舔一下去皮的葫芦肉,有苦味即有毒,不可食用。如果从外观来看,苦葫芦像是一个白炽灯泡,顶部很小,下方瓜体很庞大,且表面凹凸不平,不像我们平时常吃的甜葫芦,有明显一大一小的葫芦形状,外表光滑。

如果发现购买的葫芦是苦的,必须马上丢弃处理,不可食用。一旦误食,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

苦味蔬菜能降火 注意辨别是王道

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五脏中的“心”,而苦味归入于心,所以夏天吃苦味食物有助于“养心”。

以苦瓜为例,苦瓜当中的水分高达90%以上,可以供人体补水;其热量低,维生素C含量高,钾元素也十分的丰富,可有助于消水肿。苦瓜味苦性寒,爽口不腻,以苦瓜做菜佐食,可以开胃健脾、清热解暑;如以苦瓜泡成凉茶饮用,也能解暑逸神,使烦渴顿消。

除了苦瓜,常见的苦味蔬果还包括蒲公英、苦笋、苦菜、芜菁、莴笋等,不管是凉拌还是烹调,都别有一番滋味。并且,它们往往还具有增强食欲、提神醒脑等功效。

与这些“好苦”蔬菜相比,有些蔬菜一旦变苦,就不能再吃了。

●丝瓜

正常的丝瓜吃起来有淡淡的甜味,但如果丝瓜在授粉时串粉,或者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其他环境刺激,就会产生保护自身的葫芦素,导致它带有苦味。

一旦吃到丝瓜感觉味道发苦,一定要吐掉,以免中毒。

●甜瓜

如果甜瓜发苦,可能是两种情况导致:一是甜瓜还没有完全成熟,产生的少量葫芦素让甜瓜变苦,二是甜瓜可能带有一定量的农药残留。不管原因为何,都不建议再吃。

●南瓜

南瓜口感香甜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防治高血压,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病人食用。

但是,南瓜也属于葫芦科蔬菜,在特殊条件下会产生有毒物质“葫芦素”,误食后可引起中毒,导致肝肾损伤等严重后果。

●红薯

红薯既能健脾益胃,又能滋补肾阴,还是通便的“高手”。但如果吃到发苦的红薯就要当心了,这可能因为红薯放太久或环境潮湿导致其发生了霉变。

霉变的红薯,表面一般会有黑色、褐色斑块,掰开来能看到内部变成黑绿色,而且很硬。误食这样的红薯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严重者会造成肝肾损伤。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苗露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