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杭州市气象台15日06时17分发布今天、明天晴到少云,午后局部阴有雷阵雨;后天晴到少云。今天偏南风3-4级。今天白天最高气温38度,明天白天最高气温37度,明天早晨最低气温27度,今天平均相对湿度70%。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展览
+今日生活首页
 
 
黄宾虹为什么收下“一眼假”的文物?赝本为什么会和他珍藏的古代书法作品一起展出?
2020-08-08 08:25:39 杭州网

在20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黄宾虹与齐白石合称“南黄北齐”,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地位。然而,他当年在画坛却十分遭受排挤,坐过多年“冷板凳”。

黄宾虹曾说,“50年后方有人懂我画。”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迎来了高光时刻。

2014年嘉德拍卖,黄宾虹92岁时的巨制《南高峰小景》以6267万元刷新其当时作品拍卖纪录;2017年,他的绝笔作品《黄山汤口》拍出3.45亿元的成交价。黄宾虹成功加入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亿元俱乐部”,至少从这些数字来看,他的作品,有了一个与其艺术价值、历史地位相匹配的市场价格。

1955年,黄宾虹去世后,将自己的遗作及一生所藏书籍文物等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其中包括:自作书画5000多件,收藏古今书画1000余件,古印近900方,铜、瓷、玉等各类文物近500件,碑帖藏书近2000种。

回望这位大师的途径,除了他的画,还可以从他留下来那些数以千计的收藏里面走进去。

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正在进行一场“古物影——黄宾虹书法收藏展”,展览分为晋唐写经、明清翰墨、乡贤手迹、赝本4个单元,集中呈现66件(组)黄宾虹旧藏古代书法作品,年代跨度从晋朝直至近代。

黄宾虹90多年积累的收藏 都捐了

展厅面积不大,但展线清晰,策展团队还特地在部分展品旁配合展出了黄宾虹的相关作品,包括他自己临摹、创作的书法作品及研究手稿。

关于办展初衷,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馆员、策展人刘丛介绍:“黄宾虹90多年积累下来的收藏品全部捐了。这批东西我们当时全部整理、编了目录、入了库房,也做过展览,但还没有完整、系统地展出过。以前举办过的关于黄宾虹的展览,大多数是展出他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介绍他的书画艺术成就,很少有突出他的收藏。书画圈里的人都知道黄宾虹有很多收藏品,对他的眼光也有质疑,褒贬不一,但具体他的收藏水准、藏品的质量、全貌如何都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就筹备了这么一个展览。”

黄宾虹的弟子李可染曾说:“在中国画史上,笔和墨都好的画家是不多的。三百年来若论笔墨,黄宾虹是最好的一家,再过三百年,他的地位会更高。”

不仅收名家作品

也收乡贤手迹

黄宾虹对于笔墨的深刻体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他所藏的这些历代法书。

比如开篇展示的晋唐写经卷,当年黄宾虹的好友许承尧曾任职甘肃,1924年返回安徽时带回自己购藏的经卷数百件,黄宾虹向他购得一卷。他说:“敦煌所发见晋、魏人真迹写得颇多,可悟书法变迁之大因。”什么意思呢?他收藏这些经卷,不仅只是因为它们年代久远,更可以从中学习体悟古人笔墨。

黄宾虹认为,好的墨色古厚且活,是因为以画家用墨的方法应用于书法,浓墨蘸水,饱笔书之。

当然,黄宾虹在收藏中也并不执着于名家,有许多甚至名不见经传,比如乡贤手迹。

黄宾虹祖籍安徽歙(shè)县,他早年撰写多篇文章介绍徽州文化,苦心搜罗徽人墨宝。黄宾虹视历史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为地方文脉的研究提供了参证。

他对乡贤墨迹十分珍视,比如展出中的明代黄生《楷书手札册页》,黄宾虹视族祖黄生墨迹为:“潭渡黄氏家宝。”黄宾虹11岁始读黄生《字诂》《义府》,称“直开有清一代汉学之先,论者称其精确不在方以智《通雅》之下”。36岁作山水图,自题:“写家白山公黄山诗意。”直至晚年,黄宾虹仍保藏有黄生所著《杜诗说》四册、旧印本《载酒园诗话评》一册及《一木庵诗尘》一册。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余夕雯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