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杭州市气象台15日06时17分发布今天、明天晴到少云,午后局部阴有雷阵雨;后天晴到少云。今天偏南风3-4级。今天白天最高气温38度,明天白天最高气温37度,明天早晨最低气温27度,今天平均相对湿度70%。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职场
+今日生活首页
 
 
毕业求职多留心眼 遇到套路及时绕道
2020-08-06 10:11:07 杭州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毕业季不寻常。由于生产经营受到影响,企业招聘需求也随之下降,毕业生求职准备时间仓促,面试签约困难。据报道,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毕业生面临入职交押金、重复约定试用期等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如何更好地维护合法权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和法律人士。

“有些用人单位为了保证员工就职的稳定性,想方设法增设条件,入职押金就是一种额外附加条件。这种行为实际上违反了《劳动法》。”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张涛举例说,毕业生小王经过应聘成功入职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公司要求小王交5000元“建档费”作为入职押金,并表示如果入职未满3个月就离职不退押金。这种要求新入职员工交纳入职押金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这种情况,有些用人单位还会辩解说,劳动者如果觉得交押金不合理,可以选择不入职;既然交了押金,就等于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协议。法律人士认为,这种说法听上去有些道理,但违背了我国法律保护劳动者劳动权的初衷。法律禁止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财物,无论是扣押证件还是金钱,都是违法的。

比如,毕业生小张入职一家产品设计公司担任产品经理。劳动合同中约定了3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内发放正常工资的50%。试用期结束后,小张被告知其在述职会上表现不佳,未能通过试用期考核,要再增加3个月试用期。6个月后,人事部门告知小张,因其未达到公司录用条件,须尽快办理离职手续。小张认为公司的行为毫无道理,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但公司则认为,试用期的解除原因很宽泛,只要公司认为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便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实际上,签订劳动合同涉及试用期的约定。在合同规定的试用期满后,如果未能通过试用期考核,有的用人单位会告知劳动者增加试用期。这种做法是否合法呢?对此,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刘丰认为,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部分,试用期的长短取决于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劳动合同期限为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法律明确规定,同一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工资通常不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专家表示,这种规定既杜绝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以达到使用廉价劳动力的目的,也确保了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至少领取最低劳动报酬,维持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体现了同工同酬的原则。

“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不得无理由随意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录用条件这项规定看似宽泛,但实际上对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有较高要求。”刘丰说,用人单位需证明已经向劳动者明确告知了具体录用条件,并举证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充分举证就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否则,需承担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所带来的一切法律后果。

相关律师提示,毕业生应合理规划自身职业方向,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了解清楚条款约定要求,慎重考虑,理性选择。入职后,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走稳走实进入社会的每一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