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杭州市气象台15日06时17分发布今天、明天晴到少云,午后局部阴有雷阵雨;后天晴到少云。今天偏南风3-4级。今天白天最高气温38度,明天白天最高气温37度,明天早晨最低气温27度,今天平均相对湿度70%。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必读
+今日生活首页
 
 
细思极恐!你的聊天内容“被窃听”?一次都没打开的App,却已向外传输数据
2020-07-13 08:39:35 杭州网

现在,我们手机中都安装了各种应用,也就是各种App,的确方便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但是也获取了我们大量的个人信息。一些App的推送能“精准”到你在想什么,它就给你推送什么。App的这种“正合我意”是怎么实现的?个人信息安全有没有风险呢?

App获取个人信息 用户感觉“被窃听”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截图

北京的苑庆攀最近有个疑惑,和朋友只在线下闲聊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出现在自己手机应用的推送里。

手机用户 苑庆攀:朋友说椰枣,过了一天我就刷到了关于椰枣的推荐视频。我觉得很惊讶,我除了说,没有任何搜索记录,咋就给我推荐了?

过于精准的推送内容,让苑庆攀感觉“后背发凉”。而这并不是苑庆攀一个人的感受。

手机用户 李先生:有的App使用的话就要把通讯录等信息都授权,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授权这些信息。

手机用户 纪女士: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发送验证码之类的,第二天或者过几天就会有不知名的一些电话打进来,推销一些东西。

就在上周,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在被点名的15个App中,有13个都涉及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包括“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等等,个人信息安全依然受到威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主任宁华表示,在后台运行时,未经用户同意,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调用系统API接口,频繁获取位置、应用列表等用户个人信息。这些新现象新问题已成为今年App个人信息保护治理的新重点。

而一些非法网络推广团伙也盯上了个人的信息。今年以来,公安部在15个省份开展打击贷款类网络诈骗犯罪,发现非法团伙就是将矛头指向有明确贷款意向的人员,根据他们在互联网、手机App等的浏览、搜索记录,分析其贷款意向,从而精准推送大量虚假贷款广告,并实施诈骗。

手段隐蔽 多款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截图

面对越来越精准的推送,用户有着担心“被窃听”的焦虑,个人信息也确实存在过度获取的可能。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专门组建了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对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现象进行专业的监管。精准推送怎么实现?过度获取怎么界定?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何延哲:第一个数据包出现了,我们再等等,第二个数据包也出来了,我点开数据包,这里面就有一个是设备的IMEI号(移动设备标识号)的标识符。

在App专项治理工作组,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测试正在紧张地进行。检测工具显示,这款社交类App刚安装进手机,一次都还没有打开,却已经开始悄悄地向外传输数据。

专家告诉记者,App获取的第一个信息,往往就是手机的IMEI号,也就是移动设备标识号。这个唯一的识别码,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不管是经过用户同意“拿走”,还是不经允许“偷走”,App一旦获得了移动设备标识号,就为个性化推送奠定了基础。更可怕的是,专项治理工作组对大量App测试后发现,App获取的信息,不仅能自己用,甚至有部分App,会把信息传给第三方。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 何延哲:这是一款第三方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它通过自启动之后的机制,把用户手机上的IMEI号这样的信息传走了。

专家介绍,在个别App内嵌入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超过50个。这些有着消息推送等功能的第三方工具包,行为更隐蔽,也是目前监管的难点。

360集团首席安全官 杜跃进:法律在一般情况下有一些认定,比如通讯录数据、短信的数据、点对点通信数据,是绝对不能被采集的,但是其他有一些地方其实就不那么清楚。

专家:获取技术在进步 信息保护在加码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近年来,有关部门定期针对App违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曝光,针对App的各项隐私政策也在不断细化和规范。


专家分析,因为获取成本高、法律风险大,短期内,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自己的语音、上传的图片等隐私信息被收集。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 何延哲:完全没必要用窃听这么复杂高级的手段,去针对某一个人的购物需求去做这样的事。造成精准推送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你的好友搜了一个商品,它可能知道你们是好友关系,可能就会给这些人都会推这样的信息,但是你感觉好像是自己的原因,好像被“窃听”了。 

不过,专家也提醒,越来越多新的技术手段正在降低用户信息获取的成本和风险。今年,浙江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手机App甚至可以利用手机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手机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振动频率。这样的技术,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绕开隐私协议,合法地获取语音信息。

与此同时,个人信息的保护也一直在不断加强。去年12月,国家网信办出台《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强化用户的知情权和决定权。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 何延哲:能够关闭这也是一种控制,广告太精准了,恐怕最后起到的效果不一定很好,这里面就需要制定一些规则,比如用户画像,不一定做一些直接的画像,比如可能这一群人喜欢足球、喜欢读书,这是一种爱好习惯,就用这种宽泛性的爱好习惯来代替对于个人的精准的需求。


来源:央视财经  作者: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