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必读
+今日生活首页
 
 
“谷雨”之后雨水渐丰 别忘记将“除湿”提上日程
2022-04-23 10:28:58 杭州网

本周三正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谷雨。相传,谷雨取“雨生百谷”之意,其气候特点是多雨,空气湿度逐渐加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谷雨时节,心脾之气也逐渐旺盛,肝旺气伏,也是身体补益的大好时节。”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中医师熊静芳提醒,在这个时期,运动、饮食、情绪等都应尽量符合节气特点,为安然度夏打好基础。

外防:谨防花粉过敏

熊静芳说,谷雨时天气转暖,自然界中的花粉、柳絮等物质纷飞,易引发过敏。因此,如果是过敏体质的人,在出门时一定要格外注意防护。

首先,在饮食上要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在家中可以使用空气清洁器或过滤器去除室内花粉、粉尘等室内过敏源。

除此之外,每天早晚或者在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鼻翼,有助于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内护:饮食兼顾“健脾化湿”

“谷雨”时节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人比较容易感受湿邪,从而易导致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适宜多吃一些祛湿利水的食物,如赤小豆、黑豆、薏仁、山药、冬瓜、鲫鱼、豆芽等;也可以食饮一些健脾化湿的药茶、药膳,如白术、莲子、茯苓、藿香、白豆蔻之类。

同时,要少吃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食物,以防邪热化火。

俗话说“雨前香椿嫩如丝”,鲜椿芽中含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不仅如此,香椿中还含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具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作用,有“助孕素”的美称。

当然,香椿好吃,在食用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因为香椿中含有亚硝酸盐,食用不当会引起中毒,应先用沸水焯烫1分钟,去除大部分的亚硝酸盐后,再进行烹饪。

另外,谷雨过后虽然气温逐日升高,但仍未到炎热的夏季,食用冷饮后,人体容易受到冷刺激而导致肠胃不适,因此不宜迫不及待地吃起冷饮来。

除湿:牢记这些妙招

谷雨过后,空气中湿度逐渐加大,我们又可以将“除湿”工作提上日程了。牢记这些“减湿”妙招,让你的“除湿”工作事半功倍。

●睡足觉

睡不够容易脾虚,进而引起水湿停滞,宜保证 6至8 小时睡眠时间。

●吃清淡

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加重炎症反应和湿气。宜坚持适量、均衡饮食。

●少沾凉

过多食用冰激凌、凉性蔬果等生冷食物,会影响肠胃功能,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 “凉品”要限量,烹调时宜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此外,“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也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特别是在季节变换时,应杜绝。

●多运动

越是不动,体内堆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戒烟酒

酒助湿邪,烟酒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艾灸按摩

常用的健脾祛湿穴位包括足三里穴、脾俞穴、中脘穴、阴陵泉穴等。

每日每穴艾灸20-30分钟左右,每灸10天可以休息1-2天,温灸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阴虚患者需调整灸疗所取穴位,请咨询专业医师后应用,并注意施灸距离,防止烫伤。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苗露 通讯员 张弛 沈军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