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必读
+今日生活首页
 
 
38岁未婚男子连续四年被母亲带去医院看“精神病”“硬核”催婚的老年人要警惕焦虑症
2023-02-25 07:47:12 杭州网

指导专家 张颖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身科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家庭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

近日,“北漂”的河南新乡38岁男子回家省亲,因一直未结婚,被母亲带去精神病院检查。

视频当事人王先生称,因工作比较忙没有遇到合适的,年纪比较大了,一直都没有带女朋友回家,妈妈觉得他脑子有问题,便带他去精神病院检查。这已经是他连续四年被带去医院检查了,医生说他没病,有病的是妈妈。他觉得挺对不住妈妈的,在老家已经算“超大龄剩男”了,母亲因此经常睡不着觉。

王先生的遭遇,被网友评为“最惨催婚现场”,也因此引发了网友们对两代人婚恋观念的热议。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科副主任医师张颖介绍,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抑郁,可能因为他活在过去,一个人之所以会焦虑,可能因为他活在未来。“父母因为子女婚姻而生出各种奇怪的想法,就是因为他们活在未来,从而催生出焦虑的情绪。”同时,她指出,对子女婚姻过分干预的父母,其实是缺乏“边界感”。

1

担心儿子不结婚会误入歧途,母亲24小时查岗

在市七医院心身科诊室,张颖曾接诊过一对母子,情况与媒体报道中的王先生情况类似。

蔡女士今年58岁,与前夫育有一子,今年30岁,她在十年前再婚,还算幸福美满。之前离婚是因为前夫“出轨”,这也成了蔡女士的一个心结。转眼间,儿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可迟迟不愿结婚,一旦蔡女士安排相亲,儿子就以“有对象”为由拒绝。

长此以往,蔡女士就怀疑儿子会不会遗传了前夫“不检点”的基因,在外面花天酒地的乱来,染上什么不良嗜好。

从两年前开始,她就监督儿子的日常生活,每天事无巨细地追问,小到和谁吃饭,什么时间到家,大到查他的付款记录、社交账号以及网购平台的消费情况。对于母亲的盯梢行为,儿子非常痛苦,为此两人经常起冲突。终于,在今年年初的一次争吵之后,儿子搬出去居住,开始很少接听她的电话。

所幸,现在的丈夫从中调和,儿子改变想法,每周回家看望一次。但蔡女士依旧“刨根问底”,聚会基本上是不欢而散。面对儿子质疑和丈夫的劝解,蔡女士表示,自己很难自控,只是希望“儿子好”“怕他变坏”。

长期受到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蔡女士开始失眠,胃口变差,头发大把地掉,情绪十分低落,自己的生意无心打理,人更憔悴不堪。

看着母亲如此伤心,儿子不忍心,于是与继父商议,带蔡女士来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结果蔡女士被诊断出焦虑和抑郁的情绪问题,需要住院治疗。

2

干涉子女婚姻,其实是没有完成分离个体化

蔡女士住院期间,该院心身科特地为她安排家庭治疗,帮助母子二人进行一次有效的交流。儿子表示,自己并非没有家庭责任感,恰恰是因为希望更好地对家庭负责,才想在更完善的情况下组建家庭;而且自己工作繁忙,应酬很多,母亲的长期干涉,已经严重影响了他正常的工作和交友。

蔡女士表示理解,可她还是非常担心未来没人能约束儿子的行为,走了前夫的老路——“抛妻弃子”,受人诟病。况且,她认为儿子是她的全部,未来生活理应听从自己的建议和安排,对于他的“忤逆”行为十分的愤怒和不解。

张颖认为,蔡女士的催婚源于自己的婚姻经历,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体现出与现代生活脱节的一面。客观而言,年龄是婚姻重要符号的意义早发生了变迁,传统观念中的“大龄”放到现在未必合适,“到什么年纪干什么事”并不能按旧有的时间表来核对。因为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人生历程的丰富,以及对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年轻一代的生活,再用老眼光来衡量就有点不切实际。

同时,张颖分析蔡女士虽然再婚,但在家庭关系上还未让孩子完成分离个体化。“分离-个体化”指个体脱离原本所依赖的家庭、形成自己独立个性心理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有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完成分离、形成完整的个性而继续依附在家庭之下。分离个体化是双方的过程,父母是关键角色。

“父母干涉子女的婚姻,是没有完成亲子关系分离个体化的典型表现之一,他/她将子女视为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个体的存在,拒绝孩子的自我成长表达,和想象中的孩子继续共生,长此以往还会从家庭问题衍生成社会问题。”张颖介绍,现在流行的称呼“妈宝男”“妈宝女”等词汇,正是这一心理概念的典型体现。

3

焦虑的人都活在未来,要尝试消除对未知的恐惧

传统观念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希望孩子早日完成人生大事,成家立业,自此安心。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以及求学、工作的压力,到了适婚年纪时不一定就具备了成家的条件,晚婚晚育比较常见。

张颖认为,如今网络发达,这样“硬核”的催婚场景经常出现,但其实我们应该在两代人婚恋冲突之外,看到老年人是否存在情绪问题。

“并不是所有老人都有这样过激的行为,子女应该在这之外发现老年人焦虑的缘由,试着分析是否已经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张颖表示,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有焦虑情绪的老年人都是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未知的恐惧,是一种控制感得不到满足的表现。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其实更容易因长期的焦虑情绪发展为焦虑症。因为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他们会对未来的事情莫名担心,而子女是他们未来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很多时候会将这份焦虑转嫁到子女的婚恋和下一代的生育问题上。

“在面对有焦虑情绪的老年父母时,不要随意就与他们起冲突,我们可以学习王先生的做法,坚持自己本心的同时依从父母的好意,安抚情绪,寻求解决办法。”她表示,如果父母的焦虑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排解,或许会衍生出躯体疾病,对整个家庭来说是更大的损失。

张颖最后提醒,作为子女,应多关注和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发现和想办法缓解其焦虑情绪,这对父母的晚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李彬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