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必读
+今日生活首页
 
 
每一口吞云吐雾 都是一次与致癌物的亲密接触
2023-03-18 10:31:26 杭州网

三月,又进入到一年一度的体检季。做完检查后,忐忑等待报告单,其中最让人慌乱的无外乎看到肺部CT检查结果的那一刻。一旦上面提示“结节”,我们就会立即与肺癌联系到一起。

的确,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第一位的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不过,虽然肺癌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导致其发病的风险因素也很多,但它却有一个高危因素,也是唯一可以主动避免的因素——“吸烟”。

有数据指出,每10个肺癌患者中有9个都是吸烟导致的,美国癌症协会调查证实,吸烟者患肺癌是不吸烟者的8-12倍,吸烟量越大,得肺癌的危险性越高,每天吸1-9支的人,他们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3-15倍,每天吸烟40支以上,则是不吸烟者的19-30倍。

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长、浙江省胸部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毛伟敏教授表示,肺部是我们身体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负责内外气体的交换。它就像一个大的过滤器,把大气中的氧提炼出来输入血液,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去。与身体的其他脏器相比,肺是唯一一个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中的脏器,外界有不良的风吹草动,它都会首当其冲受害。

“虽然肺的作用很强大,但它也是一个娇嫩的脏器。”毛伟敏教授介绍,“如果接触的外界环境很差,肺就会被损伤,如果损伤不能被修复的话,其功能就会下降;而如果外面的环境有致癌因素,那肺癌就会悄然来临。”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精进,很多中晚期肺癌病人都得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但从医学本质而言,预防才是关键。他认为,肺癌是一种慢性生活方式病,1/3的肺癌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1/3的肺癌通过筛查可以实现临床治愈。“所以,公众对于肺癌要有早防早治的迫切性,远离有害物质是第一步,比如汽车尾气、烟尘污染、尘埃扬灰……”他指出,尤其是高危人群更应该禁止吸烟,因为烟草是已经被证实的致癌物质。

据悉,烟草中有超过3000种化学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这些物质和气体不仅对人体有一定的致癌作用,而且在摄入人体后会产生刺激性伤害反应。比如亚硝基化,它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发DNA损害,使它们在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引起正常细胞生长分化失调,最终诱发肺癌等肿瘤;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有很强的致癌活性,该物质还能够阻断肿瘤细胞与周围细胞之间的联系,会导致癌细胞进一步扩散。另外,烟草中含有大量不稳定的氧化剂、自由基,长期大量的吸烟,吸烟者机体处于缺氧状态,一些体内的DNA、RNA等因子都会因为氧气不足,出现各种损伤,从而诱发癌症发生。

同时,吸烟时烟草的烟雾通过口腔进入身体,经过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到达肺部,看上去烟雾只经过这些部位,实际上,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能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身体,进而影响大部分身体器官和组织。

当然,不吸烟的人也可能得肺癌,而很多吸烟的人也不会得肺癌,这也就给了很多吸烟人士“大快朵颐”的借口。事实上,大多数吸烟者之所以不会患上肺癌,是因为他们可能拥有能够抑制DNA突变的“自我保护机制”,以及自身免疫力比较好,因此降低了肺部损害和肺癌风险。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烟龄和吸烟指数的增加,肺癌发生的几率肯定会比非吸烟者大许多。更何况吸烟可以导致许多疾病,即使不得肺癌,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疾病也会找上门来的。

“戒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建议公众远离烟草,阻断这个被明确的致癌因素对自身和家人的伤害。”毛伟敏教授提醒,及早戒烟,做自己的健康责任第一人。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马华君 王屹峰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