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又进入到一年一度的体检季。做完检查后,忐忑等待报告单,其中最让人慌乱的无外乎看到肺部CT检查结果的那一刻。一旦上面提示“结节”,我们就会立即与肺癌联系到一起。
的确,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第一位的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不过,虽然肺癌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导致其发病的风险因素也很多,但它却有一个高危因素,也是唯一可以主动避免的因素——“吸烟”。 有数据指出,每10个肺癌患者中有9个都是吸烟导致的,美国癌症协会调查证实,吸烟者患肺癌是不吸烟者的8-12倍,吸烟量越大,得肺癌的危险性越高,每天吸1-9支的人,他们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3-15倍,每天吸烟40支以上,则是不吸烟者的19-30倍。 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长、浙江省胸部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毛伟敏教授表示,肺部是我们身体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负责内外气体的交换。它就像一个大的过滤器,把大气中的氧提炼出来输入血液,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去。与身体的其他脏器相比,肺是唯一一个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中的脏器,外界有不良的风吹草动,它都会首当其冲受害。 “虽然肺的作用很强大,但它也是一个娇嫩的脏器。”毛伟敏教授介绍,“如果接触的外界环境很差,肺就会被损伤,如果损伤不能被修复的话,其功能就会下降;而如果外面的环境有致癌因素,那肺癌就会悄然来临。”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精进,很多中晚期肺癌病人都得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但从医学本质而言,预防才是关键。他认为,肺癌是一种慢性生活方式病,1/3的肺癌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1/3的肺癌通过筛查可以实现临床治愈。“所以,公众对于肺癌要有早防早治的迫切性,远离有害物质是第一步,比如汽车尾气、烟尘污染、尘埃扬灰……”他指出,尤其是高危人群更应该禁止吸烟,因为烟草是已经被证实的致癌物质。 据悉,烟草中有超过3000种化学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这些物质和气体不仅对人体有一定的致癌作用,而且在摄入人体后会产生刺激性伤害反应。比如亚硝基化,它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发DNA损害,使它们在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引起正常细胞生长分化失调,最终诱发肺癌等肿瘤;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有很强的致癌活性,该物质还能够阻断肿瘤细胞与周围细胞之间的联系,会导致癌细胞进一步扩散。另外,烟草中含有大量不稳定的氧化剂、自由基,长期大量的吸烟,吸烟者机体处于缺氧状态,一些体内的DNA、RNA等因子都会因为氧气不足,出现各种损伤,从而诱发癌症发生。 同时,吸烟时烟草的烟雾通过口腔进入身体,经过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到达肺部,看上去烟雾只经过这些部位,实际上,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能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身体,进而影响大部分身体器官和组织。 当然,不吸烟的人也可能得肺癌,而很多吸烟的人也不会得肺癌,这也就给了很多吸烟人士“大快朵颐”的借口。事实上,大多数吸烟者之所以不会患上肺癌,是因为他们可能拥有能够抑制DNA突变的“自我保护机制”,以及自身免疫力比较好,因此降低了肺部损害和肺癌风险。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烟龄和吸烟指数的增加,肺癌发生的几率肯定会比非吸烟者大许多。更何况吸烟可以导致许多疾病,即使不得肺癌,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疾病也会找上门来的。 “戒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建议公众远离烟草,阻断这个被明确的致癌因素对自身和家人的伤害。”毛伟敏教授提醒,及早戒烟,做自己的健康责任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