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必读
+今日生活首页
 
 
AI工具席卷高校?所谓“惰化”是泥潭更是磨砺
2023-11-20 11:53:16 杭州网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关于AI工具使用的问卷调查。超过七千份的有效问卷显示,超过84.88%的高校学生曾使用过AI工具,其中经常使用AI工具的学生占据16.3%。也就是说,在使用过AI工具的大学生群体中,平均每六名就有一名经常使用。(11月17日 光明网)

作为一项新型智能工具,碰上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极强的高校学生群体,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工具在高校的普及速率是极其惊人的。这类AI工具涵盖范围包括写作、绘画,代码运算以及人格模拟交流等不同领域,全方位满足了高校学生的使用需求。但AI工具在大学这座象牙塔的“大行其道”不免引发相关的担忧——AI工具会“惰化”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独有偶,早在2023年1月初,美国纽约市和西雅图的公立学校纷纷对ChatGPT类工具颁布使用禁令,率先表明对AI工具席卷学校的担忧。

诚然,AI工具让大学生获取思维成果变得更简单了,大学生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对AI输入自己要求的参数,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得到一个符合要求的输出结果。但对于任何的新事物,都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才能窥见事物的全貌。AI工具本质上是智能的辅助工具,工具本身并不具有利害性,关键在于使用者本身对其的使用定位。高校学生们可以利用AI直接完成自己的作业,也可以利用AI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辩证思考,查缺补漏。因此,针对AI工具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不该一概而论。

不可否认的是,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代表新时代趋势的AI工具尤为如此。针对高校学生参差不齐的使用素养,AI工具的普及不可避免地会对部分群体的思维能力造成“惰化”的影响,但我们应该跳出静态的视野看到更多的可能。AI工具使用失范带来的阵痛,同样能督促思维“惰化”的大学生们反思自身思维缺陷,用批判的视角跟上时代的脚步,提高自身新技术的使用素质。

归根结底,AI工具发挥怎样的作用,使用者的认知力与创造力才是决定性因素。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今天,AI工具的普及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一味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的态度并不可取。与此同时,AI工具席卷高校也对现有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AI工具接受程度最高的高校学生群体需要自觉提升数字素养,批判性看待、使用AI工具。目前,国内高校对AI工具的相关应对依旧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与社会也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引导规范学生在AI工具领域的应用与思考。

来源: 红网  作者:杨光宇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