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十五还是年”“过了十五也不晚”,春节长假已悄然结束,但个别党员干部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陶醉在假日闲暇惬意的氛围里,工作找不到激情,干事打不起精神。面对如期而至的“节后综合征”,一些党员干部不是自觉端正思想认识,严格约束自我,祛除“节日综合征”,而是用“伪忙碌”来掩饰,假装“在状态”。
何谓“伪忙碌”?简而言之,就是“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本来一个简简单单的工作,很轻松就能完成,但他们却要假装很忙、一些人甚至下班都不走,还要来一点“摸鱼式加班”;遇到同事、领导,总要自言自语,说自己太忙了,“996”都不够用,以此得到同事、领导的廉价赞美。
“伪忙碌”是一种假“勤奋”,是另一种形式主义。勤奋体现的是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重要的不是“做姿态”,而是“在状态”。是不管有人还是没人,不管是显眼的工作还是不显眼的工作,都尽心竭力,兢兢业业地保质保量完成。而“伪忙碌”其实就是广受诟病的折腾式工作、展示型“敬业”,比如屡屡被吐槽的“唯时长论”“朋友圈办公”“聊天群加班”“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加班现象。
“伪忙碌”有害无益,为何一些党员干部却喜欢“伪忙碌”?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为了给单位干部群众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在今后的评优晋级、选拔任用上拔得头筹。二是一些单位存在的“鞭打快牛”情况。在一些单位,一些领导会给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分配更多的任务,导致忙的越来越忙、闲的越来越闲,但收入还差不多,一些人就选择“伪忙碌”,但却干不成事,自然落得清闲自在。此外,也和个别单位考核评价干部的不科学有关。一些单位考核评价干部,往往存在“唯时长论”“唯汗水论”等情况,让“伪忙碌”干部得名又得利。
假装忙碌,看似干部个人作风不实,实则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干事创业风气的集中缩影。各部门单位在考核评价干部时,一定要多看实绩,让有为者有位。这样才能倒逼党员干部自觉真干、真忙,确保忙在状态上、忙在效率上、忙在发展上、忙在实绩上、忙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