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假故事,能引起多大波澜?
今年春节假期,“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可以说是出尽风头、占尽流量,多次登上热搜榜单。然而近日,警方通报“在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作业本”的视频系编造,公安机关已依法对相关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公告,对涉事账号@Thurman猫一杯进行封号处理。
对这个事,人们拍手称快。这起事件当初闹得全网皆知,为当事人涨了一波粉,并且衍生出“秦朗舅舅”“西场小学”等一系列闹剧。这事来来回回几波热度之后,居然被发现是个彻头彻尾的人造新闻,教人如何不厌恶、不愤怒?
也有“同情论者”为博主叫屈:“编了个无伤大雅的小故事而已,至于封号吗?”此类论调,显然低估了这类事件的危害性。有人为这类新闻起了个名叫“新黄色新闻”,专指那些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伪装成轰动性大事的自媒体产品。这些产品没有多大公共价值,但是深谙受众猎奇窥私等心理,极易吸引流量,被许多自媒体账号奉为“吸睛法宝”。
没有公共价值却占据公共注意力的内容当然有害,而且危害匪浅。它会让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失焦,模糊公众视线,最终损害公共利益;它会削弱新闻报道的严肃性,带来舆论生态的失序混乱;它会让流量至上的逻辑占领市场,引发变本加厉的效仿跟风,使得“正能量输给假能量”;它会让互联网上充斥着真假难辨的信息垃圾,淹没真实世界……有人曾总结“新黄色新闻”的几大“易燃易爆”题材:“相亲吃饭扶弟魔,婆媳矛盾干重活,网约司乘矛盾大,彩礼赡养闹婚多。”可见,一则小段子,背后藏着多少小九九、大生意。
谁该为“丢作业事件”反思?网红背后的MCN机构无疑首先当反思。从精心挑选题材,到连环造假圆谎,处处可见背后MCN机构苦心经营的影子。这种挖空心思造假景观、脑洞大开地编造离奇故事的生产模式,违法违规,也注定难以持久。2024年“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就剑指这类行为。
对于媒体尤其是一些商业媒体来说,“丢作业事件”的处理结果也是一记响亮耳光。想当初,许多媒体在没做任何核实的情况下,转发报道了这则疑点重重的视频,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来,舆论场上迷雾重重之时,应该是专业媒体大展身手之日。用专业采访报道能力为大众把关,鉴别真伪,筛选真正有公共价值的内容,激浊扬清、固本清源,才是媒体应该做的,而不是被网红大V“牵着鼻子走”。网友常在一些“新黄色新闻”的媒体转载页面留言“没新闻可以不报”,就是在表达对真人真事真问题上头条、上热搜的期待。
受众个人承担着“新黄色新闻”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角色。网络无非是真实世界的投射,根据现实经验对那些“一眼假”的非正常事件,多一些“转念一想”“哪里不对”的敏感性,少一些盲信盲从、盲目转发,靠自我筛选来训练算法,就会少被算法给“算计”。受众的媒介素养,也要在网络传播的新形势下与时俱进,这已经是信息时代一个十分重要的大众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