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见到莫言老师本尊啦!
我说大家看你和余华的日常互动不亦乐乎,他说你们喜欢的是那两只狗头吧……不服不行,莫言才是掌握了自媒体时代的流量密码。
今年莫言69岁了,距离他2012年拿诺贝尔文学奖,转眼已过了12年。
这个看上去很严肃的老头,心态却越来越年轻,从一个严肃作家变成了年轻人眼中的冷面笑匠。
他是如何做到的?我翻完了他公号的89篇文章,终于明白了。
首先,是幽默。
莫言说,没有笑就没有文学,所以他一开口,就绷不住。
说到写作,他说自己当年写文章是为了买皮鞋。
说到盗版,他说一年没写书,盗版书商都不耐烦了,今年帮我写了三部长篇了。
余华说他43天写50万字的小说太牛了,他说,不是的,我构思了40年。
央视采访他,主持人问:您现在最希望的一种状态是什么?莫言说:我们结束采访。
从放牛娃到诺贝尔文学奖,这一路的风雨,大概唯有乐观幽默可以消解,而他也把这份幽默送给了年轻人。
然后,是真诚。
他的公号简介简单直白: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
公众号上他话风颠覆,金句迭出,会发语音祝大小朋友六一快乐,会在三八节宣告自己比女性主义者还要女性主义者。
他一开始看不懂网络用语,后来却能把YYDS运用自如。
他去非洲拍动物,让余华选了当下一本书的封面,但要记得打定金。
日子鲜活,文字有趣。就像个阅历丰富的老朋友,回答年轻人各种奇怪的问题,也消解了他们很多焦虑。
真诚才是必杀技,这在莫言的文字和语音里,都能感受到。
最后,是善意。
这几年莫言一直在做慈善,他捐钱救了很多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
他说,当你带着善意和年轻人交朋友时,就真的会成为朋友。
两年前,在B站短片《不被大风吹倒》里,他给年轻人讲述了自己童年和爷爷在大风中拉茅草的故事。
风来时,不躲避,不后退。
简单的话,没那么多大道理,但就是打动了我们。
说到底,文化名人,在“名”之前,我们首先爱的是一个“人”,是不经意间流露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