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今日生活 > 资讯
前4个月杭州结婚登记人数同比增一成,催热婚庆市场
发布时间:2024-05-23 08:52:19

甜蜜经济越来越甜

5月的杭州,甜度爆表。

刚过去的“520”,即使是周一,还是有1910对新人走入杭州各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撒糖”。“5月20日、5月21日恰逢农历四月十三和十四,有着‘我爱你一生一世’的美好寓意。21日有1222对新人登记,两日累计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这是今年以来“发糖”量走高的延续——今年1至4月,杭州结婚登记人数同比增长10%。

从全国来看,结婚登记数量升温的信号也早早释放。3月中旬,民政部披露,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768.0万对,自2013年以来首次回升。数据显示,杭州是全国最“舍得”在婚礼上投入的城市。

“‘520’前的周末,我们共策划8场婚礼,预计全年将落地婚礼近300场,比去年多了15%,最远的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10月。”杭州麦瑞婚礼策划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眼里的喜悦抑制不住。

婚庆行业的这股热,沿着产业链条,传导到化妆、婚纱摄影环节。

“最近主打一个忙碌!”杭州职业化妆师禹嫣告诉记者,过去连续一个星期,新娘妆和领证妆的订单都接到“手软”,“平均每天至少3个订单,接近业务饱和。”

“去年以来,杭州‘甜蜜经济’越来越甜了。”多位婚庆行业从业者都有同感。

甜蜜经济的“盘子”有多大?“这是一块潜力巨大的蛋糕。”浙江省婚庆行业协会会长李正亮说,以婚庆为核心,甜蜜经济横跨婚纱礼服、摄影摄像、婚礼策划、婚宴服务、鲜花喜糖、蜜月旅游等细分产业,还关联汽车家电、床上用品、黄金珠宝、装修等40多个相关行业、产业,全国市场规模超万亿元。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杭州,就有婚庆相关企业4800余家,最近半年内新增410家。

当下,这条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正被浓缩、整合成一站式驿站。在杭州市上城区桃花湖婚庆产业园,园区运营方、典酷沉浸式艺术空间常务副总经理叶腾跃介绍:“自去年8月开园以来,已有婚纱摄影、礼服定制、伴手礼、婚庆公司等近20家上下游企业集聚,为新人提供整合式、一体化的服务,营收已超3000万元。”

“这帮我们治好了‘选择困难症’,也节省了不少时间。”在园区举办婚礼的95后新郎周利君感叹,“费用大概10万出头,比传统婚庆公司承办便宜40%。”

超长链条带来的拉动效应,让全国许多城市瞄准“甜蜜经济”,先后入局。

早在2021年,广州就将“甜蜜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甜蜜经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今年5月,苏州整合99处酒店、婚纱摄影点、旅游打卡点等资源,发布“甜蜜事业+甜蜜产业”热力图,提升“购、礼、宴、住、游”消费体验。以“甜蜜经济”为支点,撬动现代服务业的升级,正在成为城市面对未来的共同布局。

城市竞合加速下,角逐“甜蜜经济”赛道,杭州的优势何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关键词:人口。

截至2023年底,杭州共有常住人口1252.15万人。这是杭州连续9年实现常住人口的两位数增长。剖开人口的横截面,还要看年轻群体对杭州的认可度和归属感。2023年,杭州仅35岁以下大学生就流入39.7万人,较上年增长9%。

“对杭州投出信任票的年轻人,也是‘甜蜜经济’的主力消费人群。”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相华说,杭州还在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通盘谋划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这势必会激发适龄婚育人群的消费潜力,让爱在杭州成为近在咫尺的现实。

事实上,杭州的民政部门确实够“卷”。

“近年来,杭州持续打造‘最美婚登处’,拉满结婚的仪式感,目前达到最高等级5A级的有9家,其中公园式婚姻登记处就有两家。”杭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蒋增钢告诉记者,每年“520”、七夕等结婚登记高峰期,各地增设办证窗口、提前上班、延时下班等便民服务举措,“最晚的一次,为新人办完登记手续已经晚上10时。”

不过,杭州要抓住“结婚+文旅”的风口,还有亟待完善的下半篇文章。

“杭州并不缺浪漫,也可以像三亚、新疆等地一样,成为全国年轻人婚礼目的地,”王相华说,杭州有西湖、梁祝等知名IP,可以运用元宇宙等高科技、富有创意的故事手法,在讲好传统爱情故事的同时,映照现代人的爱情观,与年轻人共鸣,进而共情。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星则认为,未来杭州要做大甜蜜经济的蛋糕,可以在蜜月旅行之外拓宽视角,在线上强化“杭州你是懂浪漫”的词条标签,线下打造杭州适合求婚的文化地标,杭州要引领区域和行业协作,将婚庆与民宿、文化街区等业态共同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甜蜜经济才能经久不衰。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丁珊 王柯宇   编辑:钟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