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圈”的流行变化很快。最近不少中小学生圈子里流行一种养臭水的行为。何谓养臭水?就是将各种原料残渣(如唾液、方便面、牛奶、胶水、蚊子、苍蝇、面包屑等)收集起来,加水后放入瓶子里“养着”观察。不少未成年人还在网络上发布养臭水教程,相互交流经验。
“作业太少”“现在小孩这么无聊吗”……网友的评论可见成年人的态度。总之,反对者众多。
集纳了一大群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孩子的校园,一贯是各种奇思怪想的温床。孩子们从紧张课业中挤时间,开发出一个接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游戏花样。其中不乏恶趣味的创意,却也有让人感叹的创造力。这种情状并非现在的孩子所独有,不同年代流行的游戏花样不同,但“调皮捣蛋”的内核没有变。
游戏是人的一种深层本能,德国诗人席勒说,“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对孩子来说游戏的冲动几乎是“出厂配置”。与其口沫横飞、毫无效果地批判孩子玩物丧志,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以孩子的视角观察这场游戏的本质。如果能在共情中引导孩子成为思考者、探索者,能做到玩物“长”志,那就最好不过了。
拿养臭水来说,如果这时候一堂生物化学课应声而来,教孩子分析这款“生化武器”的生成过程,顺便认识几种化学成分,再因势利导说清楚风险利弊所在,是不是能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即使不能即刻激发孩子在这个领域的天分,也有助于引导孩子以科学视角观察身边事物。校园的新奇流行还会层出不穷,兴起一个“消灭”一个,不现实。监护人不如学着换个视角,修一修玩物“长”志这门学问,以兴趣换信任,找到共鸣,循循善诱,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