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今日生活 > 资讯
国内多地景区取消预约制 专家:不同景区需“因地制宜”
发布时间:2024-06-26 09:13:30


6月20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消息,暑期旅游旺季将至,为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基本服务,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北京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这也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此前,上海、苏州等多地文旅部门已宣布取消景区实名预约。

景区为何取消预约要求?景区取消预约后如何更好保障游客体验?就此,记者采访相关专家。

全国多地景区已取消预约

6月20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文章《关于提升暑期旅游景区基本服务质量 践行文明旅游的倡议》。文中提到,为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基本服务,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

此前,国内部分地方已宣布文旅场所和旅游景区取消实名预约。6月7日,江苏省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旅游业繁荣发展,提高景区景点运营质效,提升市民和游客游览体验,除部分重点景区和博物馆外,苏州全市其他A级景区、文化场馆、宗教活动场所均取消实名预约。

6月10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公告称,全市除部分热门景区和文旅场馆(名单共列出29家)需实名预约或实名购票外,其余A级旅游景区及美术馆、博物馆等将继续全面落实参观免预约举措。

北京市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马爱萍表示,目前,国内景区门票实行预约主要出于两种情况。首先,因为有些景区全年热门,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为了控制参观流量,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就推出了景区的提前预约措施,这对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个原因是此前基于卫生安全防控的需要,避免人员过度聚集,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各大景点推出预约制度。

马爱萍认为,如今,北京、上海等地取消部分景区实名预约,但一些热门景点还需提前预约,这是在恢复常态生活的情况下作出的及时调整,实施灵活、有效管理,出发点是为了便民利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指出,预约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限制客流量、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另外,也是某些景区的特殊性,比如,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而文物场馆对参观人数进行限制。因此,不同景区要根据自己的服务质量和保护需求来平衡选择采用何种购票模式。

专家:是否取消预约,景区需“因地制宜”

景区取消预约制的消息发布后,引发了网友广泛关注。记者注意到,部分网友担忧:“取消预约后,会不会到现场人太多,出现白跑一趟的情况?”

“我要给这个政策调整好评。”山西市民李先生对记者说,有时,一个人带着全家外出旅行,需要在手机App或小程序进行预约,对于老人、小孩来说,这些操作不方便,而且有时一个人要帮几个人填写资料,让人很烦躁。

马爱萍分析称,是否取消预约,各地景区需要因地制宜。在她看来,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地域空间上的非均衡性,即不同的景点对游客吸引力不同,标志性的景点必然吸引更多的客流,这对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热门景点的提前预约对于避免人群拥挤、保障游客体验质量和保护文物安全十分必要。

“对于游客来说,取消预约会让人们出行参观更加便利。”马爱萍说,景区取消预约,有利于促进周边其他场所的打造。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游客分流,让游客体验更多的当地特色。

魏翔认为,是否取消景区预约,要以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为原则。在他看来,对于一些经营性质的市场化景区。比如,主题公园可以把是否需要预约的决定权留给市场,让消费者作出选择。对于公益性场馆和景区,为保障福利均等化和公平性,可以采用线上预约和线下售票相结合,尽量满足各群体的诉求。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表示,对于取消预约制的景区,应做好相应配套服务来保障游客体验。同时,景区可依靠科技力量进行客流引导,实时监测景区人流量,并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为了避免拥堵,游客可选择错峰旅游或改变旅游路线。

来源:央广网   作者:记者 郭佳丽   编辑:钟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