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8月14日正式进入“末伏”,超长待机的“三伏天”终于迎来了尾声。
末伏这十天是由热渐冷,阴阳变化的交替点,暑气未消,凉气未至,白天炎热,但早晚气温却在逐渐降低,温差的加大也会引起许多疾病发作,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好这趟“三伏末班车”做好身体养护呢?
杭州市青年名中医,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周翔,为大家推荐两个在家就能进行的“一上一下”养生术。
一上:踮脚,帮您按摩五脏六腑
踮脚是一种流传已久的养生方式,在古代被称作“敦踵法”。西汉初期的《引书》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的记载。
中医认为,人体从脚趾、脚跟到小腿、大腿内侧有三条经络:脾经、肝经和肾经,称作足三阴经。常踮脚可以刺激足三阴经,使体内的气血向上运行,进而温补内脏,激发中气,调和气血。
中医师表示,每天踮踮脚,好处少不了。
强壮肌肉:常踮脚有助发展小腿肌群力量,拉长足底肌肉、韧带,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增加站立、行走、跑跳时的耐受力。
预防关节疼痛:人在坐着时,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减慢,下肢肌肉活动基本关闭。常踮脚有助增强踝关节稳定性,预防下肢静脉曲张,防止膝关节僵硬、酸痛。
预防痔疮:踮脚尖的同时配合收肛提臀,还可以预防痔疮的发生。
刺激足底筋膜:踮脚对脚跟是一种恰当的按摩和刺激,可以防止跟骨垫退变;中医认为脚跟是人体的生殖反射区,踮脚产生的抻拉和震动,还有助保健相应脏器。
如何正确“踮脚”
抬起脚后跟再落下,如此反复颠足,让脚跟有节奏地轻震地面。
抬脚跟时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脚微微并拢,将两脚跟提起,感觉提到最大限度后,保持平衡,此时小腿紧绷,动作略停两秒。
落脚时两脚跟先微微下落,在快要接近地面时颠足,让身体产生一个轻微的震动。动作熟练后可配合提肛运动,即抬脚时缓缓吸气,提肛收腹;落脚时慢慢呼气,会阴部放松。
温馨提示
踮脚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每次不可过量,以免引起足跟痛。患有高血压、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人,不宜进行踮脚练习。
下棋、打牌、玩电脑或久立不动时,最好每隔1小时左右踮踮脚,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避免下肢麻木。
老年人刚开始练习踮脚时可以扶窗台、栏杆等以免摔倒,动作娴熟后再脱离扶手练习。
一下:跪坐,愈顽疾、养气血、调身心
虽然“促膝交谈”的时代早已远去,人们也习惯了坐椅子,但跪坐术作为简单有效的养生术既能帮助身体抗燥,又能养肝、补肾、护胃、引血下行。同时,还能使胃肠通利,肺胃之气下降,诸症释然,又可以开阔心胸,升清降浊;中医还称膝为筋之府,而肝主筋,所以跪坐法也是补肝良方。
跪坐也可以使脊柱中正,胸廓融通。因为人的脊柱上“挂着”五脏六腑,长期受腰痛困扰的朋友可以通过跪坐帮助拉伸脊柱,推开尾闾,疏通腰部经络。
跪坐时气血沉降,既可以疏通腰部、腿部和脚踝经络气血,又可以调动身体上焦来补给下焦,有助于拉伸腿部及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增强下肢的柔韧性,改善血液循环。
跪坐术怎么跪?
跪坐术是有一定讲究的,不可乱跪,姿势不正确反而会引起腿部不适,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护士高彩香建议大家这样进行跪坐术——
在开始前,活动活动脚关节。先在地上垫个稍微软一点的垫子,然后双膝并拢跪坐于地,脚跟并拢;脚跟没办法很好并拢的朋友可以把脚跟往两边分开;接着再慢慢地坐在脚后跟上,找到自己比较舒服的状态,但不要直接将全身重量压在脚后跟上;最后,慢慢让脊柱向上伸展,手自然地放在大腿上。
温馨提示
腰腿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疮疡、半月板损伤等疾病不宜跪坐;跪坐时间不宜过长,以20分钟内为宜。如在跪坐过程中出汗频繁,须停止跪坐;跪坐时不要正对着风,注意膝盖和颈肩保暖,跪坐结束后可以适量喝一些温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