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今日生活 > 资讯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作品展 亮相中华艺术宫
发布时间:2024-09-22 08:33:52

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 展现中国画学脉百年塑造之旅

春山可望,秋水当歌。“中国画”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至今历史最久、底蕴最深且从未间断的教学专业,近百年的成长脉络绘就的是一类画种的学院成长史。

9月20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光华旦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启幕。这是中国画在江南沉淀近百年来首次全面展现学脉的系统性大展,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以及本硕博新生的200余件佳作首度整体亮相。

展览持续至10月27日。

中国美院的王牌是中国画教学

光华旦旦,出自先秦《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明明粲然,生生不息,真蔚为大观矣。

1928年,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创立,提出“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宗旨。首任院长林风眠倡导中国画要保持自身独特性,学习中国的艺术也应以中国的方法为基础。

潘天寿也说:“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随着黄宾虹、陆俨少领衔的大师团的集体登场,文化独立的轴心根基树立,也为时代创造留下重要的拓展空间。

上个世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急切催生新路径的出现,在以新浙派人物画为代表群体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画一脉有胆识、有策略地维护着中国艺术事业的高质发展。

迈入新时代,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画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画学院拥有最完善的民族书画艺术的教学体系和专业构架,以延展不绝的文脉和拓殖不息的学脉负载着中国艺术谱系中最绵长的人文基因。

“艺术圈里都知道,中国美院的王牌是中国画教学。”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许江说,20世纪40年代末,黄宾虹先生南下,在栖霞岭结庐讲习,烟云积墨,沧桑点染,弘扬国学,塑造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后的高峰。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画改造的环境中,在艺术的人民观念的浸润下,浙派人物画相续出世,开启中国人物画表现时代的历史篇章。20世纪50年代末,潘天寿先生提出人、山、花分科的思想,拟定临摹加写生的课程结构,奠定了师古人、师造化,进而师心独造的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画艺者,奠定了国美国画浑厚的基础与叠新的人才,国美的国画王牌自是由此兴发的。”

展现中国画学脉百年塑造之旅

本展以“学脉”为核心,“时间”为轴线,“学统”为底色,通过四大板块“临云”“粲风”“觅神”“问道”,展现中国画学脉的百年塑造之旅,从经验到学理,逐步勾连起国脉征程层层递进的精神与实践线索。

第一板块,主体聚焦创制期十数位先师的经典名作,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等“大师团”的作品集体登场;第二板块主体聚焦承续者们的熠熠华光,以“浙派人物画”为主;第三板块是迅速成长的中青年力量,展示的是现职教师的累累佳作;第四板块则是聚焦优秀本硕博的作品。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画学院副院长盛天晔说,中国画从来就不仅是一个画种,而更关乎民族文化的承继与开拓。从围绕革新与改良的自知之论,到学科整合背景下对民族艺术的功能讨论,再至深化学科理法的学科构建,“中西调合”的诗性根脉和“传统出新”的写实根脉交融相长,源流互质的“根源之学”深耕其中,中国画坚定又多元的自我刷新生生不息。

世纪变局的第二个百年已经开始,中国画百年学脉显露的应对姿态和有效实践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可使我们面对迷雾重重的未来,始终保持民族自信,持续保有独立思考,自觉抗击各类虚无思想和激进做法,为中国固有的文化天地立心立命,并在现代语境中完成中国艺术的创造性转化。

光华旦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作品展

时间:即日至10月27日

地点: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余夕雯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