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今日生活 > 居家
秋季血压“蠢蠢欲动”这份轻松“控压”宝典请收好!
发布时间:2024-10-12 18:15:04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下降,但“秋老虎”仍有余威,让气温忽高忽低,造成早晚温差较大,加之秋季气候干燥,身体缺乏水分会使人体内血液黏稠,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因此,秋季往往是高血压的高发期。近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深夜就接诊了一位血压突然飙升至200mmHg以上的患者,所幸经过医生及时治疗,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女子突发头痛头晕

骤降的气温竟成了高血压的“导火索”

56岁的方女士(化名)有着多年的高血压病史,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但由于她在夏天时血压一直都非常稳定,平日也就比较懈怠,完全忽略了吃药这件事。前两天,她突然在深夜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不适症状,而且剧烈的眩晕感一度折磨得她难以入眠。结果自己一测血压,竟然已经飙升至220mmHg(正常人收缩压在90-140mmHg)。

这让她顿时慌了,急忙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就诊,接诊的心血管内科张吉峰副主任医师随即为她进行了头颅CT检查,在排除了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可能后,最终他将病因“导火索”聚焦到了当前忽冷忽热的气温上。“由于患者擅自停药一段时间,本来血压就有隐隐升高迹象,加上气温变化这一‘催化剂’,导致患者血管突然‘爆雷’,血压一路猛升,从而出现头晕头痛的现象。”

“研究表明,气温对血压是有明显影响的,当气温降低时,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全身血管较温暖炎热时明显收缩,血管阻力增大,为了保证全身供血,血压便明显升高了。一般来说,温度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1.14mmHg,舒张压升高0.58mmHg。”张吉峰表示,尤其是对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增加,血压神经-体液调节能力减弱,更易受季节气温变化等因素影响。与健康人群相比,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随季节变化幅度更大。更加重要的是,这些患者秋冬季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较其他季节增加一倍。

后续张吉峰为患者制定了针对性的降血压方案,除了要求患者增量服用降压药物外,每天还要积极检测血压,预计一到两周后方女士血压会逐渐回归平稳。

高血压患者要想安稳度秋 这些“控压”小妙招请收好

张吉峰强调,高血压患者要想安稳度过整个秋冬,抵抗随时到来的寒潮,不妨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适当调整降压药

由于夏季气温较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比较平稳,因此高血压患者的用药量较为稳定,但是秋天后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会使血压波动也逐渐变得不稳定,所以秋季相对于夏季用药,要合理调整降压药的种类以及服用剂量。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听从医生的医嘱,合理选择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等。

2、要注意保暖,适当添衣

秋季气温降低,高血压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本就较差。天凉时最好及时加一件长袖“薄衣”。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3、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对降低血压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步行、慢走、太极拳等。但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建议锻炼时间不宜过长,过量剧烈活动对高血压患者十分不利。

4、调节饮食,补充充足的水分

饮食上注重清淡少盐,可适当多吃一些润燥、降压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海带、胡萝卜、西红柿、茄子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可以对抗钠离子对血压升高的作用。切勿过腻过饱,注意平时多喝水,每天至少补充水1500ml,许多代谢产物也要通过水才能经肠道和肾脏排出体外,这有利于血压的控制,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

5、调节情绪,保证睡眠

情绪的波动也会引起血压波动,一些不良的情绪会通过增加有关激素的分泌,促使小动脉痉挛收缩而使血压产生波动、升高,甚至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患者要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过激的情绪,防止血压波动。此外,保证充足及高质量的睡眠,亦有助于控制血压。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应晓燕 张煜锌   编辑:钟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