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掉毛、不闯祸,只会默默地听你说话,性价比极高。”在社交媒体上,一篇《如何收养一只宠物石头》的分享吸引了超4万人点赞。一些青年因为各种原因养不了小猫小狗,于是把目光投向可以更低成本维护的石头,当成自己的宠物。他们不仅给宠物石头起名字,在宠物石头上贴上眼睛,置办小窝,还给石头穿上衣服、戴上眼镜、擦护肤品……
把石头当成宠物煞有介事地收养,这是在搞怪吗?
藏石或“养石”,自古有之。北宋米芾,是有名的藏石家,曾对某石敬拜道:“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笔者玩印石数十年,也深知“石不能言最可人”的意境。
传统藏石多体现雅趣和严谨,这和今天收养宠物石的特立独行有着本质不同。一部《石头饲养指南》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刚刚带回家时,石头会非常脆弱,请给它一个美好的泡泡浴;不可以殴打谩骂你的石头,石头虽然听不见但很伤心……这种对石头拟人化,将自我与石头平等化的意识,已发展为一门新的藏石“学科”。他们丝毫不考虑是否合乎“规制”,而是只要自己开心就行。
这种行为对传统藏石文化造成了割裂,对“老规矩”无情地冲撞,荒诞离奇不在话下。有趣的是,按照藏石界的价值观,这些被人偶化的石头本身并不值钱,把这样的石头当成“宝物”简直有点魔幻。
但换个视角看,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宠物石”的落点是“宠物”。他们有意扩大了养宠物的范畴,并且为“新宠”制定了新游戏规则。
赋予没有生命的宠物以生命,这是宠物界早已有之的变局。此前就有布偶被宠物爱好者收养的案例,石头成为宠物并不奇怪。
讨论宠溺石头的年轻人到底属于哪个派别,意义不大。显然,他们从收养宠物石的过程中酿造情绪价值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只要这些“离经叛道”的石头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那么,“石头”“宠物”的表现形式如何,也就让位于“宠物”所能给予的价值了。
说白了,收养宠物石或许是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寻求精神慰藉的一种外在表现。有别于简单地通过按部就班的世俗生活获得休憩和解脱,将寻常之物变得不寻常,甚至加以复杂化、奇妙化,从而重新定义出一个符合个性和意趣的概念,更具有颠覆性和叛逆性,也更具个性色彩。
在这个过程中,以物悦己,以己悦物,求得心理上的极度舒适感,是一种表象。重要的是,一些人或许并不只想为玩而玩、为收养而收养,而是试图打破现有的价值框架,对自我的、外在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索。由此,他们希望发现人间物事的更多不为人知的趣味。
不必取笑这些年轻人的“搞怪”,也不必怀疑他们对于美的基本判断。也许,在这一波宠物石热潮之后,还会有其他玩法替代,但可以肯定的是,年轻人自我调适、自我升华的目标并不会改变。而且,他们在让自己脱离负面情绪、变得快乐起来的同时,也为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献上了一份清平和善意。(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