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白酒肆与“李白”对诗,在大运河博物馆玩“密室逃脱”,出席一场“唐宫乐宴”,走入台前幕后看一场如梦似幻的“红楼梦小剧场”……
近年来,有许多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沉浸式文旅项目频繁出圈,颇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沉浸式旅游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圈粉”年轻人?出圈的背后又有哪些“秘诀”?
1
“沉浸游”的独特魅力
走进“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16道不同风格的门排成一排,每道门进去都是风格迥异的空间,一把红椅子则是相同的元素。背景音乐在不同空间循环播放,就像是不同时空的人们在读同一本《红楼梦》。
“在不同的剧场,观看基于原著的各种二创故事,对于喜欢《红楼梦》的人来说,特别有新意,是我未曾设想过的体验。”游客艾女士在河北廊坊游玩过后,感到意犹未尽。
不同于传统旅游走马观花式的“看景”,现在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入景”。
“现在的游客要求‘我的行程我做主’,‘我的体验也要我做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记者说,游客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寻找旅游目的地的具象化体验。
如今,年轻人已成为节假日出游的主力军。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期间,“00后”(不含“05后”)订单占比近20%,已超过“85后”和“90后”,成为出游人群的消费主力。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游客,一些景区推出特殊玩法,既起到引流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创新文旅新业态,打造出独特的地域IP和景区特色。有的主打城市“代表物”,将游览路线与年轻人喜欢的“剧本杀”等游戏相结合。
在青岛,游客苏女士在啤酒博物馆体验了一场实景“剧本杀”《觉醒的酿造师》,“剧情带着大家走了另一条参观路线,不仅避开了人群,还能享受到专属场景和服务。”苏女士说。
西安、洛阳等历史文化名城,则更倾向推出具有古风特色的项目。选一套喜欢的服装,做一个美美的妆造,再约一位审美在线的摄影师,已逐渐成为很多消费者“古城沉浸游”的必选项。
据陕西文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林丰介绍,长安十二时辰街区2022年刚开业时,“换装率”只有3%左右,现在已经提升到70%。景区周边的汉服馆,也从最初的三五家,发展到如今六七百家。
2
“沉浸游”靠什么出圈?
业内人士认为,不少出圈的“沉浸游”项目依托经典IP进行创作设计,而这些IP本身就自带流量,能够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把影视剧IP进行场景还原,转化为沉浸式唐风市井街区的文旅项目。长春市动植物园在获得86版《西游记》授权后,启动西游主题的沉浸式夜游活动,“雪饼猴”模仿的就是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场景。
除此之外,有些景区也会打造引流新IP。
以IP引流是有一定生命周期的。“这就要求景区不断推陈出新,轻资产运营,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专家龙飞对记者表示,挑选项目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尽量延长生命周期,同时要在文化策划上下功夫,根据市场及时进行内容和角色调整。
以长安十二时辰街区为例,据邹林丰介绍,目前正在原有街区基础上建设名为“倾城之喜”的二期项目,侧重展示唐朝的喜文化,在延续一期市井烟火气的基础上,让游客感受唐朝独特的浪漫氛围。
业内人士表示,打造IP只是引流的第一步。好的沉浸式体验,离不开精致的场景设计和优秀的文化呈现,再通过技术手段,让人们感到融入其中的真实感。
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景区,有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复原场景,比如中式古风的廊桥庭院等;在“真亦假”剧场,跟随引导员进入后台,参观服装间、化妆间、道具间,最后站在舞台聚光灯中间,观众自己变成了“演员”。
武汉《知音号》则是在一艘真实的轮船上进行表演,从登上码头的那一刻起,伴随着悠扬的汽笛长鸣,故事就开始了:从船上的环境、灯光,演员们身上的旗袍和长衫,再到墙上的电话、使用的信纸,深度还原了当时汉口的别样风情。观众可以在船上自由行动,体验每个角落的剧情。
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喜欢一本书、一部剧、一段历史,这些抽象IP以一整套消费场景的形式呈现在眼前,让游客有机会去看、去听、去互动,“人们在喜欢的内容里找到了归属感,那种感觉很奇妙,后劲儿很足。”业内人士表示。
想要沉浸式项目长久地“火”下去,“要更多地考虑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而不能以营利为单一目的。”邹林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