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杭州市气象台15日06时17分发布今天、明天晴到少云,午后局部阴有雷阵雨;后天晴到少云。今天偏南风3-4级。今天白天最高气温38度,明天白天最高气温37度,明天早晨最低气温27度,今天平均相对湿度70%。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必读
+今日生活首页
 
 
儿子4岁了为何话都说不清楚?妈妈没想到问题竟然出在耳朵上
2019-03-03 10:31:56 杭州网

老年性耳聋程度较轻可通过中医调理

听力受损严重的需要植入人工耳蜗

还有一类是语后聋,即患者在听不见声音之前已经会说话了,老年性耳聋就是其中的一种。像这样的情况,也建议尽早做听力评估,根据听力受损的情况做干预治疗。否则时间一长,也会影响正常的社交生活。

几天前,浙江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唐旭霞主任专家门诊,来了一位80多岁老人,姓张(化名),是从萧山赶过来的。

张大伯说自己年纪大了,耳朵不灵光已经好几年,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响,也还是听不见说什么,别人讲话更是听不清楚,最近还经常伴有耳鸣、头晕。

经过初步检查,唐旭霞主任发现张大伯是因为老年功能性衰退导致的听力异常。在门诊中,像这样的老年患者并不少见。

唐旭霞主任说,随着年龄增长,因衰老而导致的听觉系统退行性变,称为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是不可逆的,但通过生活方式调节可减缓衰老的速度。早期可以通过药物干预,包括中医调理。如果症状相对较严重,则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辨证施治。

而对于听力严重受损患者,则需要据程度不同,通过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手术等进行干预。通常来说,如果听力在40—70分贝以内,通过助听器就可以改善听力,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佩戴助听器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则需要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目前,人工耳蜗主要用于双耳重度或者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需要进行耳蜗手术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对人工耳蜗手术的接受度也在逐年提高。

唐旭霞主任介绍,以往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人群大概90%以上都是儿童,而在美国,大概是30%。省中医院最近两年也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对老年性耳聋需要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来说,很重要的还是家庭的支持。人工耳蜗植入后,相当于重新开始接触声音,重新开始学说话,必须强化听觉和言语训练,建议在专业的康复机构学习或掌握科学的康复方法,强化和患者进行听觉和言语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康复。”

听力下降、受损的人群越来越年轻

过度疲劳、焦虑紧张、熬夜是诱因

浙江省中医院耳鼻喉科赵荣祥主任医师说:“原先耳鸣耳聋都偏向于高龄老人,现在中青年龄段的人越来越多。门诊中发现,听力下降、受损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

“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频繁加班熬夜、过度疲劳,很大程度提高了这种病的发病率。不少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就因为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出现听力障碍了。”

过度疲劳、焦虑紧张、熬夜,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大脑供血不足会波及耳蜗,引起耳蜗缺血缺氧,耳蜗里的毛细胞是主管听力的,它非常敏感,一旦发生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耳蜗损伤,导致听力受损。此外,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或经常处于噪声环境,都会增加患病风险。比如有些人喜欢塞着耳机听歌入睡,时间长了也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赵荣祥主任医师提醒,要早期识别听力受损的症状,比如出现耳朵发闷、发胀,莫名头晕,一定要引起注意。尤其是年轻人,出现耳朵不舒服的症状千万别硬扛,从而耽误了早期治疗。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首席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于伟 张颖颖    编辑:高婷婷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友荐云推荐
·那些为杯子疯狂的人啊 你们脑子里在想什么
·失业保险将可用于技能提升补贴
·今年国家司考大纲有四大变化
·2017年人贩子骗术又升级了!
·《秘密花园》有啥秘密?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