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杭州市气象台15日06时17分发布今天、明天晴到少云,午后局部阴有雷阵雨;后天晴到少云。今天偏南风3-4级。今天白天最高气温38度,明天白天最高气温37度,明天早晨最低气温27度,今天平均相对湿度70%。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演出
+今日生活首页
 
 
西子湖畔 吹拂美德家风
新编越剧《游子吟》再进杭城
2018-04-12 12:45:14 杭州网


在村口,母亲送儿远行赶考,想叮咛,想嘱咐,话到嘴边欲言又止。心中千个不舍,化作一针一线,缝进儿子的寒衣里。

跨越时空的母子深情,传唱千年的家风故事。昨天,春风拂柳的西子湖畔,历时近3年创作,精彩感人的新编越剧《游子吟》,在杭州剧院隆重登场。

这是一场由中共德清县委、县政府和浙江越剧团联合打造出品的文化盛宴。演出现场,杭州市民在婉转柔情的唱腔感染下,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流泪、动容、深思,感受戏里戏外德清的慈孝文化和家国情怀。

超强阵容传唱慈孝故事

2个多小时,观众聚精会神,掌声阵阵响起。观众目光聚焦在母亲身上,悠扬舒缓的背景音乐诉说着离别的不舍,台下的阵阵掌声是对母爱的认同,更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昨天,杭州剧院座无虚席。新编越剧《游子吟》里,一幕幕暖心的场景,让观众触景生情,也湿润了眼眶。

国家一级演员、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滨梅,优秀青年演员汪舟格,国家一级演员、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华渭强,用精湛的演技,刻画出了孟郊母亲、孟郊以及教书先生的形象,诠释了中国式母子情的震撼与感动。

据介绍,新编越剧《游子吟》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为创作背景,以德清籍的唐代著名诗人孟郊与其母亲的故事为灵感,历时近3年创作。

与以往大多表现名人的人生风光和优异功绩不同的是,该剧极力塑造的是那个正全神贯注为儿子远行缝补衣服的“慈母”,折射出普天下那些含辛茹苦、付出一辈子的母亲,她们平凡、不易与伟大。

无论是创作班底还是演出阵容,新编越剧《游子吟》都可谓是大腕云集。创作团队跨越了浙江越剧团老、中、青三代,编剧由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编剧颜全毅担任,导演由著名戏曲导演杨小青担任。

“道德高地”弘扬家国情怀

为什么要推出新编越剧《游子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一直以来,德清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文艺精品创作工作,相继推出大型现代越剧《德清嫂》、舞台剧《德清谣》等讴歌人民、讴歌家乡的文艺精品力作。其中,《德清嫂》两次进国家大剧院展风采,还获评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

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学习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新编越剧《游子吟》的推出,更具时代意义。

德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亦平表示,孟郊故里德清,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人们的感恩之心和爱国热情。新编越剧《游子吟》不仅是德清游子文化的重要体现,还将繁荣德清文艺创作,提升“道德高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浙江越剧团团长陶铁斧表示,《游子吟》不只是舞台上的一台精品剧目,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社会大众与时代同呼吸,肩负起呼唤民族精神,呼唤道德复苏的社会责任。“《游子吟》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包容心和忠孝气节的家国情怀。”

“两套班底”加快文化融杭

“我平时就很喜欢越剧,这次经社区推荐,想来看看《游子吟》,大家都很期待。”家住潮鸣街道东园社区的梁女士,此行和4个好友结伴而来。

20多岁的市民刘先生提早半个多小时就到杭州剧院,等待《游子吟》开演。“我受周边朋友影响,对越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是抱着交流学习的心态,前来观摩《游子吟》。”

昨天开演前,不少市民翘首以盼《游子吟》的上演。今天晚上,《游子吟》将继续在杭州剧院与热心市民见面。而在此之前,去年11月18日,《游子吟》已经在浙江音乐学院完成了在杭州的精彩首秀。

为什么《游子吟》会受杭城越剧爱好者的热捧?

“《游子吟》演绎的是最朴实的母爱,这份爱绝非杜撰,它就地取材,很真实,让大家感同身受。”昨天演出完后,观众们纷纷点赞德清的道德文化。

除了《游子吟》本身,让业界专家津津乐道的还有“草根加专业”的新型创作机制:同样的导演、剧本和舞美,两套班底同排同演,“明星班”带出“草根班”。

浙江越剧团“明星班”主要承担重大演出;德清越剧爱好者组成的“草根班”主要承担到农村、社区的巡演,让群众在家门口免费享受艺术。

对于德清来说,与浙江越剧团合作,让越剧《游子吟》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基层——这是德清文化融杭让两地双向受益的生动体现。

德清与杭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融。早在2011年10月举行的德清融杭活动月上,德清就与杭州达成了共识,要加快德清文化融杭的脚步,让文化成为融杭新抓手。

“如此一来,我们能借助专业团体的范式,最大限度地整合本地民间文艺资源,把文化‘引进来’,让优秀文化惠及杭州德清,最终双向受益。”德清县文广新局负责人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首席记者 陈炜 驻湖州记者 张骥鸿 通讯员 王侃 摄/记者 李忠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友荐云推荐
·失业保险将可用于技能提升补贴
·今年国家司考大纲有四大变化
·2017年人贩子骗术又升级了!
·《秘密花园》有啥秘密?
·中国劳动者到底有多拼?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