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11时,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老年食堂,门外温度为零度,门内却热气腾腾,不少老年人在这里点菜、吃饭。 门口还有不少老人走进来,他们身后是小区环境优美的文化公园,公园里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幸福的足迹”。作为全省第一家老年食堂,从2003年开办以来,翠苑一区老年食堂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新路子。 有老人在这吃了20年 走进翠苑一区老年食堂大门,右侧一块大大的显示屏特别显眼。屏幕上满是数据,中间最上方显示:食堂总订单量已达11.8万余单。此时11时刚过,当天已有140多人前来就餐。只要有人取餐结账,这两个数字就会发生变动。 屏幕右下角可以看到食堂厨房内的实时画面,透明厨房一目了然。同时,菜品销量排行榜、客单价统计、用餐人员年龄统计……关键数据用图表标示得清清楚楚。 “我觉得这里面积变大了,环境变好了,菜品丰富了,吃饭的人多了。”宋春来今年81岁,从2003年食堂第一天开业起,他就在这里吃饭,“堂龄”已超过20年,对食堂的变化了如指掌。 这顿午餐,宋春来只吃了一个清炒毛毛菜、一碗蛋汤。记者问他为什么吃得这么少,他微笑着带记者来到门口的大屏幕前,指着左下角的“老年人标准饮食建议”:一天正常饮食摄入能量2050千卡,其中碳水化合物应占60%,脂肪占25%,蛋白质占15%。 来到打餐台,每道菜都配有一个小显示屏,上面标明了一份菜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含量。“大屏幕和小屏幕对起来,我就能算出自己该吃什么菜,会不会超标。”宋春来说。 20年4次迭代升级 在翠苑一区,人人知道老年食堂的来历。 2003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翠苑一区走访居民时,蒋红潮老人反映,年纪大了买菜做饭不方便,买多了吃不完,买少了又担心营养不够,有时还会忘关煤气,非常不安全。“民有所呼,我有所为”,4个月后,翠苑一区老年食堂开张了,这是全省第一家社区老年食堂。 在20年的岁月里,翠苑一区老年食堂经过4次迭代升级。2003年9月建成时,就餐面积仅有50平方米;2011年7月扩建至100平方米;2020年5月再次扩建至150平方米;2022年9月,食堂搬迁新址,面积达到近300平方米。 翠苑一区社区工作人员郑怡凡说,4次升级,除了硬件改善,更大的变化在于软件。成立之初,食堂每天只供应一餐,菜品不多。2020年,食堂开始为有需要的老人送餐上门,保证早餐的新鲜和营养。 如今,食堂每天供应三餐,中餐和晚餐一般都会有15个菜品,老年人有了更多选择。食堂还变得更智能了,智慧点餐、智慧排餐、智慧支付、智慧取餐……智慧食堂让老年人吃饭无压力。 更重要的是,老年食堂的迭代,带动了整个社区的提升。文化公园风景如画,居民楼粉刷一新,道路平整宽阔,智慧停车实时提醒哪里还有车位,托育、党建、老年活动等场所一应俱全……走进翠苑一区,如果不是对它的过去有所了解,根本无法将看到的宜居风貌与老旧小区这四个字联系起来。 快过年了,食堂为老年人新推出价廉物美、老底子味道十足的卤菜,许多老人买回去,打算给年夜饭添一道菜。 “新年有新菜,老年食堂也会再有新模样,我们也会越来越幸福。”就餐的老人们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