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里的长河老街
这里的特产是“读书”
有游客说:“这里虽是老街,但能感受到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偏偏是长河老街能够发展起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说到这,有一个姓氏在长河肯定绕不过去,那便是“来”姓。
据传,自南宋绍熙年间至清末,仅长河来氏一门,就出过24进士、66位举人,以及387位官员。直至今日,从这里走出的来氏人才依旧源源不断。
年近九旬的老人来小钦生在长河、长在长河、工作在长河,也研究了数十年的长河历史。1988年,还是语文老师的他就参与编写《长河镇志》,直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依旧笔耕不辍,努力创作《长河镇志》的第二部分。
有年轻人问,与外头林林总总的各地老街相比,长河老街的独特之处在哪?来老的回答也很有意思:“长河的特产是‘读书’。”
他说,滨江三镇,浦沿依靠渡口发展,西兴以浙东运河而兴,只有夹在中间的长河眼前是江,身后是山,环境闭塞。这里的人很早以前就懂得,只有靠读书、抓教育,才能走出穷困。“你看,老一代人把耕读并举视为风尚,耕是生计,读是出路,这也是长河书香不绝,人才辈出的原因。”
他还提到一个细节:长河古时候最多的就是私塾与学院,而且学生如果是来氏族群弟子,就免学费。很多有才学的人,也被聘请来到长河教书授业。
来老说:“我所做的,就是把长河的这种精神价值保留下来。发展,永远离不开教育。”
老街正在“逆生长”
不光吸引来了95后还有……
老街的新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近日,长河历史文化街区二期二阶段项目建设动员部署会召开,围绕长河老街的二期发展进行了讨论。今年5月,长河老街二期二阶段项目建设工作将启动;到了10月,“山池静语”“宝源美池”“南山耕读”“幽宅水巷”四景将在长河崭新亮相。
95年的小郭一家人,是老街二期的首批经营者。她来自台州仙居,老公是杭州本地人,这家广式餐饮店去年夏天开张,坐落于道路拐角位置,再加上复古有趣的装修风格,吸引了不少食客。
店铺墙上的木质大字框最为吸睛。小郭说:“这里以前是供销社,这块大字框是从那时就有的。”装修店面时,小郭专门将大字框保留下来,还因为它少了一条边特意去定做一根相同颜色的木材。
“我想尽可能地,把老房子本身的东西保留下来。”小郭说,除了大字框,房子的木门、梁木也都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历史成为了店铺的一部分。
为什么想要把店开在长河老街?最开始选址时,小郭跑过一些商场看店面,但总觉得不够满意。“听说长河老街在招商,商户入驻可以免三个月房租,我们就来看了。”被长河老街的独特韵味深深吸引的小郭,很快就决定在这里开店安家。
长河老街上有不少本地居民,耳濡目染下,小郭学到了不少本地腔调。看着自己一岁多的儿子,小郭笑着说:“选择长河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孩子。这里历史氛围好,附近还有书画院。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应该会很快乐。”
2023年国庆假期间,长河老街还火到了央视,接连登上《新闻直播间》和《新闻联播》。为了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长河老街面向社会开展了两期招商工作,引进商户达40多家。和小郭一样,50多岁的来阿姨也被免租金优惠吸引,回到了长河。
来阿姨是长河原居民,后来在萧山开了一家旗袍工作室。也是在2023年,听到招商消息的来阿姨很快就在长河老街开起了自己的第二家工作室,“我这是回家了。”
来阿姨的旗袍工作室主要做私人订制,客户群体比较固定,得知她搬回长河后不少顾客也跟到长河老街,找她做旗袍。工作室上下两层,一楼是接待区,二楼是工作区。店里的客人虽然不多,但来阿姨手中的活儿却一直没停下。她边忙边感慨:“这里的变化确实很大,店铺多了,年轻人也多了,商业气息重了。”
“但那股熟悉的感觉还在的,属于长河的那股烟火味是散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