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热,很多人有了运动减肥的想法,但长期缺乏锻炼、免疫力低的人群若是盲目运动也会引发大问题。
当人们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训练或比赛时,如果体力负荷超过了身体的承受极限,可能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这被称为运动应激综合征。它可能发生在任何运动项目中,但更常见于中长跑、马拉松、足球等需要较大体力消耗的运动。
运动应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出汗,甚至可能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等。轻度患者短暂休息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而重度患者醒来后可能会感到全身无力、头痛、头晕,并可能伴有心肺脑功能下降,需要被迫卧床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运动应激综合征成因相当复杂,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高强度运动后,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能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其次,生理因素也不能忽视。如果运动者本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进行大量运动时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
此外,环境因素、饮食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运动应激综合征。
如何预防这一综合征的发生?
运动者科学评估自身体质,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适宜剧烈运动与对抗性运动,应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体操、瑜伽、快走等。
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以降低运动中的受伤风险。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一次性过大的体力消耗。尤其是长期不运动的人士,不可突然进行剧烈运动,需循序渐进。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足够的营养摄入。
服药人群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遵循医嘱。如该药物建议服药期间不适合运动则尽量避免。
已经出现运动应激综合征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运动有益身心健康,但过度运动或不合理运动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在追求运动带来的快乐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计划,避免运动应激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