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了,家人打来电话,希望我帮忙参谋一下表弟的分数能报什么学校。表弟是江苏考生,考了524分,超过特控线10分。我本以为所谓的特控线等同于以往的一本线,这样的分数读一个普通一本专业还是没问题的。结果一查才发现,如今的志愿填报与18年前我高考那会儿,已经截然不同。特控线并不代表一本线,一段线不是本科线,二段线也不是专科线,这样的分数虽然位列实考人数的前20%,却已经没有多少一本院校可供选择,志愿填得不好甚至有滑档到专科的风险。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江苏的考生是47.7万,能够考到前20%,已属不易,但是在老师家长的焦虑笼罩下,表弟似乎并没有“资格”开心,填志愿方面更是无所适从。每年这个时候,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绝大多数是喜气洋洋的“高考查分名场面”,高分考生和家长那种苦尽甘来的喜极而泣确实很有感染力。但是占据考生主力的是和表弟这样普通的大多数:努力过后,迎接他们的只是平静和焦虑交织的日常。
这种结局意味着失败吗?恐怕很多过来人都会否认。高考是一种筛选人才的机制,也是青春的成人礼。用极致的努力和汗水追逐梦想,这样的经历教会我们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全力以赴。不管结果如何,这段经历都会印刻在生命的旅程中,成为难以抹去的烙印。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结果,就是一种成长。
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叫“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想必是因为这句话传递了走在前面的人的智慧,给了后来者颇多宽慰,才会如此流行。我把这句话送给表弟,也想送给千千万万“考得一般”的考生。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一考定终身”这种事成了老黄历。任何年代学历必有其含金量,考上一所好大学自然值得庆祝,但幸运的是,当今时代即便没考好,人生仍有无数逆风翻盘的机会。
那条既定的“轨道”之外的“旷野”上,有许多漂亮的风景,只属于第一个发现的你。前提是你得保持探索、保持努力,不要把高考没考好,当作摆烂躺平的借口。可以不循规蹈矩,可以不去沿着别人规划的通道走,但请不要停止寻找风景,寻找能锚定人生意义的基石。
普通人讲究“沾沾喜气”,媒体又习惯于迎合大众,以至于每年高考之后,霸榜热搜的都是高分考生的事迹,真正关注普通考生需求的并不多,为他们提供的志愿填报资讯也不够,对他们的鼓励和引导更是有限。很多家境一般的家长,咬着牙也要花大几千去买一个所谓的志愿填报服务,其实也是因为能轻易获得的报考资讯太少,怕自己的“无知”耽误了孩子。高考形势和录取情况经常变化,如果没有外力帮助,普通人要想研究透彻确实十分不易。今年一些院校精心制作了个性化的填报指南,一个短视频网址还推出了一份“非985、211”的宝藏院校和专业名单,就很受追捧。
每个考生的未来都值得期待,这是事实而非安慰。尤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社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职业和不同类型人才所扮演的角色,也在颠覆传统认知。兴趣和热爱驱动下的人生,一定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