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已渐渐转凉,秋意也越来越浓。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春捂秋冻”这四个字,表示春天不要过早脱掉棉衣,而秋天也不要过早穿得太多,适当冻一冻,身体可以不生杂病。每到秋天我们也经常会在街上看到衣着单薄、瑟瑟发抖的抗冻人,还有挂着鼻涕、穿着一件薄外套的小孩子,问他们冷不冷,总是会听到“哎呀,秋冻更健康”的回答。
为什么要“秋冻”?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秋冻”?
金华市中心医院传统医学中心副主任兼传统医学中心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何钦介绍,中医认为人与大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人的阳气变化要与自然界运行规律相适应。在四季中,春天阳气刚产生、慢慢积累,夏季气候炎热,阳气旺盛,到了秋季,天气转凉,人体阳气要慢慢收敛才能达到第二年的生发。而秋天适当的“冻”可以刺激物质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可以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
但并非任何人都可以“秋冻”,它只适合健康人群,何钦强调,尤其是老年人、心脑血管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不能冻,寒冷天气这几类人群若不注意保暖,尝试“秋冻”,则会引起血管紧张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引发脑梗、心梗等疾病,甚至增加中风和偏瘫的风险,危及生命。
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儿童可以适当尝试“秋冻”,增加耐寒能力,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颈部、肩部、腹部、脚部不能受凉。
总而言之,虽然“春捂秋冻”这句民间谚语已流传很久,但我们一定不可盲目“秋冻”,需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和天气状况,适当增减衣物,同时,随着秋天的到来,“秋燥”也随之而来。因此,何钦建议,平时要多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前要进行适当热身,避免拉伤关节,秋季运动要注意适量,可以多散步、骑车等低强度的锻炼。不可大汗淋漓,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运动后要及时穿衣服,避免着凉。饮食上,少吃荤腥,多吃蔬菜,可多吃百合、山药、莲子、梨、银耳、藕、石斛等食物。
此外,秋天人易感忧虑和情绪低落,因此,要适度调节情绪,可以多到户外散步,有助于保持心情的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