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高薇
说到杭州的夜宵,除了大家熟悉的望江门和河东路,新华路也不得不提。
新华路南起庆春路,北至健康路,长约一公里。不过,美食概念中的新华路,仅限新华路南段,也就是庆春路与凤起路之间那段。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这段路上诞生了一系列名店,其中最有名的是东华家常菜、邀月楼、桐山村、米家小馆、温州汤团店,难得的是,如今这几家屹立不倒,撑起了新华路近30年的美食地图。
这次做新华路美食地图,我们采访了两个年龄段的餐饮人——年长的老板们在这里坚守了20多年,无论是店,还是菜,都努力做着改变;年轻人的店和菜,则强调传承,想要复刻童年记忆里的家常菜。
传承和改变,并不矛盾,正是新老两代餐饮人的合力,形成了新华路上独一无二的美食格调。这种氛围让我们感觉很舒服,短短两三百米之间开着大小名店,理应是很卷的,可老板们都说“我们不卷,我们各做各的,来的客人也不一样”。
晚餐时间,我们从新华路这头荡到那头,发现无论是杭帮菜、桐庐菜、川菜,上座率都不错。一路吃下来,不禁羡慕起附近的居民来,很多社区(比如我家),想要找到一家好吃的店都不容易,新华路上却有这么多,还都营业到夜里,随时能实现“穿着拖鞋下楼吃一口”的想法。
在这里,你能看到杭派夜宵几十年的坚持。
八卦鱼头极其鲜美
推荐餐厅:东华家常餐厅·夜宵
地址:新华路72号
东华家常餐厅正在装修,创始人王容卿在微信上跟我说:“这次打算东华和米家两家店一起装,正好停下来,想想接下去怎么做,我觉得这几年我们有点退步。”
1996年,王容卿借了8万元,在菜场旁边开了个面馆,他请了一个甘肃武威来的师傅做兰州拉面,为了激发师傅的积极性,还制订了绩效奖励:“我是个餐饮小白,啥也不懂,只有这个办法了。除了工资,每卖出一碗面,我给烧面的师傅一毛五的提成;如果一天的面卖到400碗,就给一碗两毛五的提成。”
差不多一年半后,王容卿对面馆做了升级,厨房里搞了一块地方专做炒菜,并且做起了夜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杭州的夜宵市场,炒螺蛳是当仁不让的大爆款,为了让客人安心吃,王容卿夫妻俩每天下午带着服务员,拿着筷子挑螺蛳——一大盆螺蛳里面,总有几颗是看着就不大行的,把它们挑出来,晚上炒出来的螺蛳就几乎没有臭的。当时,店里只提供两块钱一瓶的西湖啤酒,“出来吃夜老酒的,大多是为了高兴,啤酒两块一瓶还是20块一瓶,他们喝的时候是分不太出的,但结账的时候就分得出了”,王容卿这么跟我说。结账的时候心里舒服、螺蛳好吃还没有臭的,这就是妥妥的核心竞争力。
东华家常餐厅在新华路上屹立多年,都有哪些招牌菜?排第一的是八卦鱼头,这道菜由传统名菜八珍鱼头演化而来,王容卿谦虚地说 “其实就是鱼头烧鱼圆”,但里面肯定不只是鱼头加鱼圆,还有海参、火腿、鲜虾、竹荪这些,那一锅奶白色的汤,极尽鲜美。
干捞粉丝也是点击率很高的菜品,粉丝经过他们秘而不宣的方法处理过,成品的口感与其他粉丝不同,不软不糯,却是脆脆的,其他配料有点像温州炒米粉,加了虾仁、鸡蛋、蟹柳等,还有被认为是灵魂的豆芽和蟹子,这两样使得这款干捞粉丝呈现出丰富的咀嚼感。
再就是大碗蒸杭三鲜了,杭州人熟悉的配方,却不是烧汤,是个蒸菜,每一种食材本身的味道都被锁住,比浸泡在汤里的更显本味。
油淋鱼片看着辣吃着香
推荐餐厅:米家小馆 地址:新华路68号
新华路上的菜场拆了后,马路两旁开出不少饭店,生意有好有坏。东华家常菜斜对面那家店就门可罗雀,最后撑不下去了,老板跟王容卿说,“要不你拿去做吧”。就这样,2003年,王容卿在新华路上开出了第二家店,米家小馆。
米家小馆是一个概念型的饭店,刚开始做川菜,厨师是重庆请来的。餐厅由陈奕文设计(当年杭州餐饮圈著名的“二陈设计师”之一,另一位是陈林),长得完全不像川菜馆子,更像一个适合约会的咖啡馆,每当遇到重要的日子,门口都有成双成对的情侣排队。
渐渐地,城里的川菜馆子越开越多,王容卿便将米家小馆搬到东华隔壁,对整体菜品做了调整,现在更像是一个相对精致的私房菜,仍保留了部分川菜,只是为了符合周边居民的口味,辣度调低了。比如油淋鱼片,就是一道看着辣、吃着香的菜,鱼肉就像普通的沸腾鱼那种薄片,底下铺着红色的辣椒,顶上也有,可辣椒在这里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香气,尤其是在芝麻的加持下,经过热油的洗礼,是一种以前没吃过的辛香与细嫩。
大漠风沙茄子,刚上来的时候以为是放了色拉酱的油条,夹起来再看又像是日系天妇罗做法,茄子的软糯、面包糠的酥脆,配合着色拉酱,产生一种奇怪的味道,很受女生和小孩的欢迎。
王容卿跟我说,最初将米家搬到东华隔壁,使得两家店可以共用一个大厨房,确实节约了成本。缺点是两家的菜有点同质化,有的老客人来,看哪边有空就去哪边,说想吃隔壁的菜,好像也能得到满足。这一轮的装修后,他们要做一些调整,“还是要将两个店的特色做出来”,并且更重要的,是要吸引更多的年轻客人进店吃饭。
卖得最好的是酸菜鱼
推荐餐厅:新月新 地址:新华路135号
1998年,新华路上开出两家饭店,一家是后来几经沉浮的便菜便饭,另一家叫月新。月新最初做早餐生意,后来有了一定的积累,才有了炒菜,转变为一个家常菜馆子。现在的新月新掌门人严晓波,是月新创始人的儿子。
严晓波外婆曾经在新华路上第一家饭店红霞做了17年,烧面、炒菜都拿手,月新的菜大多是由她定下的。从妈妈手里接棒的严晓波,大刀阔斧对饭店做了改革,首先是改店名,他说以前老有客人把店名叫错:“一歇歇是月新,一歇歇是新月,现在干脆叫新月新,就再也没人叫错了。”
其实,“新”的背后,主要还是食材提升和菜品调整,前后总共花了一年多时间来打磨。严晓波是在新华路上长大的,这条街上的几个饭店都吃遍了,他对新月新的定义是要做出“家的味道”。他家的菜给人朴实无华的印象,没有多余的装饰,也不炫技,像那个红烧黄鳝,无论是配料还是手法,简直跟我妈妈烧得一模一样。在吃过反骨鳝、宁式鳝丝、酱爆黄鳝、啫啫黄鳝等后,才想起这样的家常做法,确实很久没吃到了。
店里仍然使用印刷版的菜单,带着几分怀旧感。卖得最好的是酸菜鱼,这个菜很多杭帮菜饭店都在做,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形成杭州版的酸菜鱼,就是强调酸、弱化辣,没什么刺激感,主打一个鲜。新月新的酸菜鱼也是这样,里面甚至放了柠檬片,咸、酸、鲜,非常开胃。
开胃了,所以一大盘炒年糕也能“炫”下去。肉丝、韭芽、豆腐干炒的,果然是经典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