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终于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虽然近段时间杭州整体天气晴好,基本都在20度左右,周末这两天才下了点小雨,但是此时更要注意,小心这是冬天的小“阴谋”,让人忽略冬季需要“藏”。
虽然人类无冬眠期,但立冬养生能对之后长达三个月的寒冬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当下的养生应遵循“藏”的原则,日常起居应避寒保暖,早睡晚起,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适当加强营养,增加热量。
多吃这些,补足精气神
红 枣
红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还可以健脾益胃。患有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
栗 子
冬天的食补重点是肾,栗子被称为“肾之果”,具有补肾壮腰、活血化瘀的功能,很适合冬天人体的需要。栗子性温味甘,有补肾强筋、健运脾胃和活血的作用,老年人经常食用栗子可以治疗肾虚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溏烂等症状。
羊 肉
羊肉在冬季食用对身体更为有益。冬天吃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因阳气不足而导致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症状。羊肉中铁、磷等物质的含量比其他肉类高,适于各类贫血者食用。
牛 肉
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等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冬日食牛肉,有暖胃作用,为补益佳品。
补阳御寒来碗汤
立冬食养应以温和平补为宜,时下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眼干、皮肤干等阴伤症状,因此食补养身还需注意养阴润燥,下面给大家带来几道冬补药膳:
板栗乌鸡汤
材料:乌鸡500克,板栗200克,山药50克,红枣5枚,枸杞15克,生姜3片
做法:
1.乌鸡去内脏洗净,切成大块,板栗剥壳去皮,将红枣、枸杞洗净后备用。
2.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足量水,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煮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肾益精,健脾养血
山药炖羊肉
材料:山药一根,羊肉400g,姜片3片,胡萝卜,枸杞适量
做法:
1.羊肉洗净切块,山药洗净削皮切块,姜切成片备用。
2.锅中依次放入羊肉、山药、姜片、胡萝卜,再加入没过食材的水。
3.大火煮沸,转小火慢炖至羊肉熟,可以加几粒枸杞,继续炖羊肉至软烂,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精血、治虚劳
黄芪牛肉汤
材料:牛肉100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大葱20克
做法:
1.将黄芪、党参洗净,经过加工装于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药包。
2.牛肉洗净,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葱洗净。
3.砂锅置大火上,倒入鲜汤2000克,放入鸡骨架,加入牛肉块、中药包煮沸,撇去浮沫。
3.加姜、葱、料酒,移至小火上炖熟透。
4.拣去药包、姜、葱;在汤中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花即可。
功效:驱寒暖身,强筋健骨
又冷又热天,怎么补?
睡觉,就是大补
睡觉,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也是养生的第一大补,睡对了可以调养精、气、神,也会远离疾病。
子时养胆,晚上23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胆经当令。此时入眠,有助于气血循环,肝胆运行通畅,促进代谢。
丑时养肝,凌晨1点到3点肝经当令,是养肝血的最佳时间。迎风流泪、目赤肿痛、女性月经量少等都是肝血少的原因。
寅时养肺,凌晨3点到5点是是阳气的开端,肺经当令。肺主一身之气,具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的作用。
随时补水,谨防“内火”
最近早晚温差大,气温仍然较高,虽说还没有到大量使用供暖设备的时候,但许多人已经感受到了体内散热不通畅,仿佛有“内火”。
口腔溃疡、皮肤干燥甚至脸上的疙瘩也变多了,其实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
常晒太阳,保暖护头
别看现在天气暖和,但冬天的冷意在悄悄袭来,很多人因为白天气温高就忽略早晚保暖。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护阳气,头顶,颈部都是重点保暖部位。
而冬天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