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饮食
+今日生活首页
 
 
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想要安心吃海鲜,这些提醒要记牢
2021-05-15 07:43:58 杭州网

最近一段时间,爱吃海鲜的朋友们有些忧愁。

其中一个原因是东海在5月1日12时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自5月8日起,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银鲳、鲐鱼、三疣梭子蟹、龙头鱼、虾蛄这8种海洋捕捞冰鲜或者活体水产品完全退出市场。

这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近期食用海虹引发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频发。河北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甚至发布了关于食用海虹的预警通告。通告显示,根据近期检测结果,海虹体内所含麻痹性贝类毒素已经超出安全限量标准两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

鲜嫩可口、营养丰富的海虹怎么摇身一变成了“致命毒药”?怎样才能有效避开有毒产品?我们一起来看。

海虹中的毒素从何处来

据了解,海虹也叫贻贝或者青口,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和东海沿岸。海虹的主要食物是藻类,如果藻类由于赤潮等原因产生了毒素,海虹等贝类通过滤食过程将毒素摄入体内,当人们吃了含有毒素的海虹等贝类后,就会引起中毒。

不同藻类产生的贝类毒素有多种,包括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和雪卡毒素等。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类。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类对神经肌肉具有麻痹作用的物质。发生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进而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口水、发烧、起疹子等。严重的会导致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这种毒素不怕热,且易被胃肠道吸收,难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除了海虹之外,常见的贻贝类、蛤类、牡蛎、扇贝类、海扇类等都有可能导致中毒。

避开“高危时段” 海鲜也要“挑着”吃

食用贝类海鲜“危险度”如此之高,是不是意味着以后都不能吃它们了?其实不然,只是需要注意一些。

首先,要避开“高危时段”。海虹等贝类毒素中毒事件有明确的时间聚集性,一般在4至5月达到高峰,夏季和秋季会有所降低,在冬季开始回升。

想要购买相关海鲜食品时,要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不要采捕或购买食用野生贝类食品。购买时要选择去正规的大型超市、海鲜农贸市场,不要选择变质的海鲜。

在处理时,如果皮肤上有还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不要接触海水以及海鲜等生物,可以戴上手套避免感染。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烹饪工具的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吃之前,要认真清洗贝类内部,去掉内脏,麻痹性贝毒一般会“潜伏”在消化腺、裙边、鳃部、性腺等部位。食用时,也不建议喝汤,因为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水溶性生物毒素,在烹煮的过程中会逐步溶解到汤汁中。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患有痛风的人群与海鲜过敏人群需要慎食海鲜,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酌情判断。此外,海鲜中的高蛋白会与水果、茶中的鞣酸结合形成鞣酸蛋白,妨碍蛋白质的吸收。最好在吃完海鲜1小时后,再吃水果或喝茶。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苗露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