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饮食
+今日生活首页
 
 
喝粥养胃吗?长期喝营养够吗?这些误区 尽早避开
2023-05-21 13:11:54 杭州网

中国人喜欢喝粥,喝粥到底能不能养胃?哪些人不适合喝粥?我国第9个“全民营养周”即将到来之际,市卫生健康委提醒大家避开这些喝粥误区。

粥属于半流质食物

质地软易消化

不用经过大量咀嚼与胃部蠕动

即可快速被人体吸收

在胃肠动力不足的情况下

喝粥是有助于消化的

当肠胃不适时

适当食用汤粥

也可以有效减轻肠胃负担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粥!

这些误区要尽早避开

喝粥真的能养胃?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喝粥有一定的养胃、护胃的好处。

对于肠胃功能正常的人来说,正常吃喝、细嚼慢咽、保证营养,并不需要特别地去“养胃”。

长期喝粥反而会伤胃!

长期喝粥,咀嚼动作会减少,相应的唾液分泌也会减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唾液中很多酶都有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

喝粥以后,半流质食物直接进入胃内,胃的排空速度会加快,食物在胃内的存留时间缩短。长此以往,胃的蠕动就会减弱,消化功能自然也会慢慢减退,不利于“养胃”。

长期喝粥容易在短时间内让胃容积与重量加大,加上饭后不当运动,容易诱发胃下垂。

白粥易煮又健康?

众多的粥里,白粥要属最常见的一种的,毕竟最方便,只需要一点白米加水就可以,不用费劲儿去准备很多复杂的食材。但是,长期喝白粥不一定健康。

现在的白米都是精制大米,在精制过程中,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都已经寥寥无几,本身营养价值就很低。煮成粥之后,只会更差。

从营养来看,粥里面水分很多,尤其是煮得稀的粥,其他的主要就是糊化的淀粉(碳水化合物)。

它的营养构成非常单一,基本只能给人体提供能量和水,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成分,都非常少。

而且,煮成了粥后,白米被熬得烂,白粥的消化速度比白米饭还快,对血糖控制很不好,饿得也快,非常不利于能量控制。

就算作为主食,也不是一种好的主食。所以,就算喝粥,也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白粥。

这些人群不适合喝粥

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喝粥!以下两类人尽量别吃。

糖尿病患者

熬煮时间较长的精米白粥很容易消化,食用过后血糖也会相应上升加快,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比较危险的。

胃食管反流患者

粥能促进胃酸分泌,又是流质食物,在贲门括约肌松弛的情况下,胃里的东西更容易反流,会加重“烧心”反酸的感觉。

如何喝粥才能养胃?

食用温热的粥

冷粥不适合体质寒凉的人、老年人以及孩子食用。寒凉的食物吃多了不仅会使人体的毛孔闭塞,导致代谢物不易被排泄出来,还有可能影响食用者的肠胃功能。

此外,不建议喝太烫的粥,跟喝汤一样,常喝太烫的粥,会刺激食道,容易损伤食道黏膜,引起食道发炎,造成黏膜坏死,时间长了,可能会诱发食道癌。

注意营养均衡

可以变换粥中的原料,选择用不同种类的食物加工制作粥品,如各种谷类、豆类、薯类等。这些可以满足身体多方面的需要,进一步起到帮助恢复胃功能的效果。

少盐少糖更健康

有些人偏爱咸粥,加了盐和味精,并加入肉末、火腿、海鲜等丰富的配料;也有人偏爱甜粥,喜欢在粥里放糖。综合来讲,盐和糖都不利于健康,原味的杂粮粥是不错的选择。

健脾养胃粥推荐

粥谱

粗粮粥

材料:红豆50克、薏米30克、小米30克、核桃仁50克、红枣30克、黑豆30克。

功效:补血健脾,养血安神。

芡实山药薏米陈皮粥

材料:芡实、糯米、薏米各50克,山药100克,陈皮5克。

功效:健脾祛湿。

紫薯山药粥

材料:紫薯和山药各100g,大米适量。

功效:补气润燥,健脾益胃促进消化。


来源:杭州发布  作者:资料/市卫健委  编辑:高婷婷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