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饮食
+今日生活首页
 
 
“节约粮食”正在重新成为时代流行
2023-10-15 09:57:10 杭州网

调研显示,大多数青少年表示平时不太会浪费粮食。

56.6%的青少年表示吃饭时基本上不会浪费,39.6%的青少年称偶尔会浪费,只有1.2%的青少年表示基本上每次用餐都会有剩菜剩饭,这说明绝大多数的青年都有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在浪费的食物中,被扔掉比例最高的是主食(37.4%),其次是蔬菜(24.6%)。肉类、水果、水产类食物被倒掉的比例都不超过15%。

从“小份菜”“剩菜盲盒”的兴起,到“光盘行动”的持续火热,“节约粮食”这个朴素的观念正在重新成为时代的流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是美德,更是责任。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参加节约粮食活动,广大青少年们对践行节约粮食又有了很多期待,比如希望有更多的节约粮食创建行动或是可以对节约粮食的行为进行公益激励。

节约粮食人人有责 83.8%受家庭、学校教育影响

从调研结果来看,青少年们没有让“节约粮食人人有责”这句话停留在口号上,他们也落实在了具体的行动上。

家庭、学校教育和身边人的影响是青少年节约粮食意识最主要的来源,占比83.8%。毕竟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待得最久的地方,不仅有主观上的观念学习,还有日常的耳濡目染。在社会活动和社交媒体越来越丰富的当下,95后、00后和05后们也会因为受共青团组织活动(46.3%、46.6%、46.3%)和社交媒体(41.4%、42.6%、38.9%)影响而树立节约粮食的观念。

“吃饭不浪费”成趋同观念

超7成青少年有节约粮食意识

普遍“吃饭不浪费”的现状背后,是青少年们趋同的节约观念。

在对于粮食浪费的态度上,超7成青少年都赞同“节约粮食人人有责”“粮食粒粒皆辛苦”,还有接近6成青少年有宏观形势上的考量——“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不应该浪费食物。”对他们来说,节约粮食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发自内心确实认可的生活方式:81.5%青少年认可节约粮食是一种生活向善的理念,77.0%青少年认可它是普通人参与社会贡献的方式,74.3%认可它是对生态环境负责的体现。节约粮食不仅关乎现在,也关乎未来,它既是朴素的理念,又是潮流的趋势。

“菜买多了”是主要浪费原因

近8成青少年选择在家吃饭

调查显示,前期的买菜备菜经验不足和临时出现意外是导致食物浪费的最主要原因。

接近8成青少年在家吃饭方式是自己做饭或家里人做饭,吃外卖或速食的比例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发生食物浪费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分别是:“菜买多了,吃不过来或者忘记吃”(46.9%)、“临时出远门,导致菜变质变坏”(42.5%)和“菜做多了,吃不完”(34.5%)。

此外,在调查中对不同青少年人群的浪费原因做分析时发现,相对来说,高中/中专、大专/高职、本科、研究生及以上人群会因为食品品质不好和难吃而浪费食物,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多是因为“家人朋友聚餐吃不完就倒了”而浪费食物。

青少年将节约粮食融入生活

超7成青少年能做到规划食材购买

青少年们正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节约粮食理念融入到生活中,并且大多倾向于在就餐前就把控分量。

在就餐过程中,超过七成的青少年能够做到平时规划食材的购买、每顿饭的消耗,不多买;54.90%的青少年打饭、点餐、点外卖时,控制适合自己的分量;49.5%的青少年菜不合口味也会吃,尽量不浪费;41.5%的青少年能够做好点餐攻略,尽量买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

具体到人群划分,年纪偏小的群体(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生),更倾向于“饭菜不合口味也吃,剩菜剩饭继续吃”。本科生选择“在打饭、点餐、点外卖时,控制适合自己的分量”的比例相对高一些。

来源:城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