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饮食
+今日生活首页
 
 
小雪过后天气向寒 中医专家推荐吃这些 健康过冬没负担
2023-11-25 09:22:16 杭州网

就在前几天,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自小雪节气开始,中国广大地区寒风阵阵,气温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寒为阴邪,容易损伤肾阳,同时由于气候干燥,人们普遍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些干燥,故此时宜多食一些温补益肾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腰果、栗子、山药等。但也不宜温补太过,要适当吃一些蔬菜、水果,像萝卜、梨子等以养阴润燥。小雪节气心脑血管病多发,为了预防此类病的发生,可常食山楂、黑木耳、丹参、三七等药食以避免血液黏稠,保护心脑血管。

红枣

红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还可以健脾益胃。患有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

栗子

冬天的食补重点是肾,栗子被称为“肾之果”,具有补肾壮腰、活血化瘀的功能,很适合冬天人体的需要。栗子性温味甘,有补肾强筋、健运脾胃和活血的作用,老年人经常食用栗子可以治疗肾虚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溏烂等症状。

羊肉

羊肉在冬季食用对身体更为有益。冬天吃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因阳气不足而导致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症状。羊肉中铁、磷等物质的含量比其他肉类高,适于各类贫血者食用。

牛肉

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等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冬日食牛肉,有暖胃作用,为补益佳品。

白萝卜

冬季之时,人体阳气藏于内,阴气充于外,容易郁闭而生痰火。白萝卜性味辛甘,性凉,能顺气消食、化痰止咳、生津润燥,冬季经常吃白萝卜可以有效地调理肝火虚旺,清肺热,利肝脏。白萝卜还能起到宽肠通便、理气化痰、清热生津的功效,利于脾胃运化,消化不良或者便秘的朋友们冬季吃萝卜是很好的食疗选择。

雪梨

中医认为梨味甘,性寒、有生津止咳、降火润燥等作用,梨色白入肺,汁水生津止渴,正好滋养了肺脏,也补充上了身体匮乏的津液,还可改善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根据《本草通玄》记载:“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生吃梨子,清六腑热气。熟吃梨子,滋阴养五脏。

此外,杭州市中医院的中医师们推荐给大家三款药茶,也很适合在这个时节饮用。

枸杞西洋参茶

材料:高丽参、西洋参、枸杞子、菊花。

制法:取西洋参3片、高丽参1片、 枸杞1克、 菊花3朵用沸水焖泡十分钟即可饮用,可续水复泡,直至无味道,最后将药材一起吃掉。

功效:补气益气、养肝明目。高丽参属温性,西洋参属凉性。温凉互补,恰到好处。此茶适用于对于容易眼睛干涩的脑力工作者和不能立即适应冬季寒冷且免疫力低下的人。如感觉气力不足,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

润肤养颜茶

材料: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制法:取适量上述药材放在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约10分钟即可服用,可续水复泡,直至无味道。

功效:养颜护肤,活血润肤,和胃养肝。此茶可以缓解女生冬季干燥肌肤,对肝脏和胃部有滋补功能,更可缓和紧张的情绪。

清喉利咽茶

材料:金银花、桔梗、木蝴蝶、麦冬等。

制法:取适量上述药材放在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约10分钟即可服用,可续水复泡,直至无味道。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开音,生津润燥。由于冬季的天气干燥和寒冷,常会导致咽喉不适,如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饮用此茶可以缓解以上症状,尤其适合需要长时间说话的人饮用,可以在办公室多备一些。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徐尤佳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