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收治了一位九旬老太,她在送医3天前开始出现腹痛腹胀,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得知老太曾进食柿子,结合病史,诊断为胃柿石症。之前也有网友称,其妻子因为一晚上连吃大量山楂和板栗,出现严重胃痛,去医院就诊后初步诊断为胃炎、胃石。 市级名中医、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叶蔚表示,降温之后,主打甜蜜和温暖的“四件套”盛行:热乎乎的烤红薯、香喷喷的糖炒栗子、冬天的第一杯奶茶,以及甜而不腻的霜糖山楂。然而,在“四件套”搭配中,存在着隐蔽的“健康杀手”。 在不成熟的山楂、柿子、黑枣中含有一种称为鞣酸的物质,它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部。鞣酸蛋白、树胶、果胶能把果实的皮、蔬菜植物纤维黏合在一起,慢慢在胃内形成胃石,造成一系列消化道疾病。 板栗中含大量淀粉、蛋白质,山楂中含有较多果酸,在消化过程中,这些物质会与胃酸结合,再和食物中的果胶、食物纤维、蛋白质形成螯合物。这种物质不溶于水,不仅会影响身体对蛋白质的营养吸收,还可能结块形成胃石,导致肠胃不适。当大量板栗和山楂同时摄入后,得胃石的风险就不断上升。因此,医生提醒,吃山楂时要避免和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海鲜)一起吃。 事实上,板栗、山楂不仅不能随便与其他食物同食,独食时也要适可而止。 板栗淀粉含量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摄入量,且因其不易消化,脾胃虚弱者少食,建议每次3到5粒即可。 山楂中含大量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不利于口腔健康,且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因而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胃部疾病的人应少吃或不吃山楂。中医认为,山楂“只消不补”,属于耗气的食物。脾胃较虚弱的人一般都气虚,如果再经常食用山楂,可能会出现胃痛、食欲减退等情况,进而加重脾虚症状。 此外,其他富含鞣酸的水果,如柿子、橘子、酸枣、葡萄、石榴等,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芹菜、南瓜等,都是形成胃石的高危因素。日常食用以上食物应掌握两个原则,一是不过量,二是尽量不要空腹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