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杭州市气象台15日06时17分发布今天、明天晴到少云,午后局部阴有雷阵雨;后天晴到少云。今天偏南风3-4级。今天白天最高气温38度,明天白天最高气温37度,明天早晨最低气温27度,今天平均相对湿度70%。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展览
+今日生活首页
 
 
疫情结束后 “云观展”能否取代线下展览?
2020-03-16 08:43:22 杭州网

2月29日,三星堆博物馆全新升级的综合馆通过云展厅形式向公众开放,仅当天其线上开幕式参与人数便接近30万人次。除此之外,其他各家博物馆线上展览的“云游”流量同样可观,多家博物馆的线上展厅点击量均在10万以上:故宫博物院的“全景故宫”已有超51万人次在线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的360度全景博物馆则吸引超过12万人次;伪满皇宫博物院线上观展发布后,其官方网站日访问量最高达到10万人次……这一系列数字,足以说明公众对这一参观新方式的热情。

然而,“云观展”作为疫情期间一种被动选择,在博物馆重新开放之后,是否依然值得期待?是否能取代线下展览,成为未来观展的主流方式?

“云观展”,打造无墙的博物馆

乍看“云观展”和“云蹦迪”类似,都因疫情而诞生。实际上,“云观展”并非博物馆的新鲜事。近些年,全球博物馆开放资源与数字化策略进展迅速,我国各博物馆也一直不同程度地推进对线上资源的开发。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更是让数千年来人与艺术品、艺术空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变革——足不出户,便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体验博物馆全景,欣赏高分辨率的艺术珍品等。如果说,过去“距离感”是让博物馆体验相对稀缺的原因,那么“云观展”则让公众与博物馆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

相对于线下展览,笔者认为,线上展览在便捷性、体验感等方面都拥有明显优势。由于线上展览不囿于时空限制的特点,观众可以在365天、24小时中随时走入不同国家、城市的不同博物馆,而不必受制于“朝九晚五”的开放时间,既降低了观众的参观成本,也避免了错过热门展览的遗憾;同时,线上展览高清分辨率也帮助观众突破肉眼视力的限制、展品前围栏的阻隔、玻璃橱窗带来的反光和人与物之间的距离感,获得更为舒适的观展体验;再者,线上展览丰富的互动内容,也可以深化展览与观众之间的联结,使得原本在时间、空间和故事性方面有着强烈壁垒的人与展品之间,产生了共鸣与共情;此外,一些年代久远、极易损毁的藏品也可以在线上展览的帮助下,得以重见天日,让更多普通观众了解其魅力所在。

“云观展”与线下观展的利弊

显然,“云观展”如今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国外甚至出现了完全依赖“云端”的博物馆,如记录瑞典互联网发展历史的互联网博物馆,以及由于实体建筑关闭只能依靠线上展览的英国圣乔治博物馆,它们拥有和线下博物馆同样的使命、宗旨及发展计划,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那么,“云观展”能否取代线下展览,成为未来参观博物馆的主流方式呢?对此,笔者认为,线上展览固然有众多优势,但也并非万般周全,其无法与线下展览比拟的真实感,以及网络平台不完全成熟所可能产生的问题,都使得针对这一话题的讨论显得为时过早。

从体验上看,“云观展”固然便捷,但线下展览仍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尽管线上展览已普遍拥有极度高清的分辨率,但仍有不少观众对欣赏实物抱有执念,这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展品的结构和色彩,更是为了感受每个纹路之中所体现的技法与质感,而这些仅仅通过图像是很难传递给观众的。除展品本身外,展览中的墙壁、地毯的质地、颜色,展厅中的光线甚至气味,展品之间实际的大小与尺寸比例,都是构建观众对展览认知的重要框架,是线上彼此割裂的单幅展品或虚拟观展体验所无法实现的。与此同时,参观博物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线下展览愈加丰富的社交功能,也注定其无法被线上体验所替代。此外,版权、技术方面的不成熟,也为线上展览的体验带来一些局限。

因此,笔者认为,线下观展的现场感是线上展览所无法满足的,如果完全依赖线上展览,那么必定会失去很多线下参观带来的享受。

“线上”“线下”互融提供更多可能

目前,线上展览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未来线上的观展和教育活动一定会成为人们对博物馆的新要求,同时也将成为博物馆重要的业务版块。因此,与其思考线上展览是否会取代线下展览,不如利用二者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的相互融合,进而为观众带来更为舒适、丰富的参观体验。

当然,这也要求线上展览不只是简单地复制线下内容,更要利用其优势让数字化成为博物馆业务发展的真正推手,让“知识生产、管理与传播”这条核心业务链在博物馆线上平台以新的生态和方式转动起来。

疫情结束后,博物馆重新开放之时,“线上”与“线下”将会如何互融,又能为观众带来哪些可能,我们充满期待!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那些为杯子疯狂的人啊 你们脑子里在想什么
·失业保险将可用于技能提升补贴
·今年国家司考大纲有四大变化
·2017年人贩子骗术又升级了!
·《秘密花园》有啥秘密?

萧山区大米 供应充...

新校园

穿越春天

疫情不掩芳华 春色...

省内班线恢复正常

第一批采茶工包车到...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