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博物馆对位于孤山馆区黄宾虹艺术馆的“画之大者——黄宾虹艺术生平陈列”展品进行了全面更换。更新展品共计55件(组),包括黄宾虹各时期的山水、花鸟作品以及文献手稿、友朋信札、自用印章等。 其中一件作于1901年的设色山水图轴,是黄宾虹不多见的早年作品。画上题诗,“满径疏柯带碧烟,半林斜日印晴川。野人无觅秋光处,欲在篱门竹栅边。”曾见于王翚《溪桥秋景》轴。此时的黄宾虹正在徽州故里组织乡民兴修水利、垦殖堨田,这一时期的画作仍以临摹古代名家作品为主,画面构图多承袭古人,山石树木亦采用传统画法,可以说还处在对传统中国画技法“厚积”的阶段。 作于1948年的设色江山无尽图轴,正值黄宾虹南归之际,其“浑厚华滋”“黑密厚重”的山水画风格已逐渐确立。这一时期,黄宾虹山水作品取法北宋者多,所谓“北宋人画,积点而成,层层深厚”,其作画后往往隔数日,令墨色沉入纸张再加笔,使画面具有墨色淋漓之意境,又不失笔力之遒劲。 黄宾虹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遍游大山名川,以家乡黄山为主题的作品多不胜数。设色黄山五龙潭小景图轴采用积墨,层次分明,画面右下角即是五龙潭,其间屋宇隐现,烟云沉浮,意境深远。 黄宾虹九十岁所作水墨山水图轴,正值白内障手术后不久,这幅山水主体以宿墨绘成,笔墨交融,无滞笔之感。此幅不属于层层积墨的“黑宾虹”,介于“黑宾虹”和疏朗的简笔山水之间,是黄宾虹晚年常见的实验性作品,从画中所题“有笔苦无墨,空谈吴道玄。学己参画趣,且载米家船”即可看出。 黄宾虹的花鸟画“以点染写花,含刚健于婀娜”,兼收金石之趣,没骨与勾勒并用,兼工带写,作品入古求蕴,直追前人书卷气。这次还新展出他收藏的一件芦舟款花卉扇面,其上有黄宾虹题记,清晰表达了其花鸟画观:“宋人双钩花卉,以游丝皴法最为名贵,莫难于含刚健于婀娜。笔墨之妙,全在其中,非可以矫揉造,亦不容修饰涂泽也。是帧有印而未署姓名,实系妙品,因护存之。乙酉,予向。” 此次换展还挑选了黄宾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印。其中“黄质之印”“朴丞翰墨”两方为1894年春黄宾虹出新安江赴扬州途径杭州时,特请赵穆所制,赵穆也是已知最早为黄宾虹刻印的篆刻名家。前者为黄宾虹所钟爱,常钤于其早、中期作品,后者偶用。“朴居士”“宾虹草堂”等印,均为黄宾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常用印。“朴居士”为郑沛所刻,郑氏系徽州名医,其行医之余,也精于篆书、刻印。“宾虹草堂”为朱贯成所刻。“冰上鸿飞馆”系抗战胜利后黄宾虹自刻,是其晚年书画常用印之一。 黄宾虹不单是大画家,他也是著名的鉴赏家、收藏家。在其逝世后,夫人及子女秉承其遗志,将其遗作、遗物全部捐献国家,由浙江省博物馆保存。在其捐赠的物品中,就有数以千计的古物收藏,囊括书法、绘画和古玺印等。 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古物影——黄宾虹古玺印收藏展”正在展出。此展将黄宾虹所藏古玺印129钮,与其手书释文印谱一一对照陈列,并辅以其印学、古文字学手稿及书画作品四十余件,以期于一字一钮间,体现其蓄物求知之精神,令观者感受其匠心独运、博雅风流。 玺印,原本是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信物,至宋元成为艺术品类。随着金石学兴起,朴学家又以训诂考据规范其学术品格。黄宾虹自幼癖好金石,搜集古印,编成谱录;梳理印学,积稿盈尺;考释古文,辨析六书义理。初求识字,究极丹青,其更以金石贯通书画,以藏养学,创获颇多,乐此不倦。黄宾虹曾说,“古之君子,其文章事业,已大著于天下,而精神之所波及,旁见侧出,每寄于一器一物之间,使当世诵其博雅,千载而下,仰其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