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南宋王朝为逃避金兵的追赶,仓皇南渡。在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赵构力排众议,将临安府(杭州)定为南宋的“行在”。 行在,指的是天子临时暂住的地方。一个王朝到了这个地步,不念将来,无有归期。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飘摇颠荡的临安城,却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无数让后人叹为观止的高光时刻。 一直到公元1279年,“行在”临安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就了100多年的南宋国运。 8月27日,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杭州博物馆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策展,共同推出“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特展。 在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三楼临展厅,来自全国范围内21家文博单位珍藏的青铜器、书画、金银器、陶瓷器共311套1080件(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件)集体亮相,每件展品背后都是一段生动历史。其中,有多件珍贵文物都是在展期内限时展出。 本期杭州Discovery,我们带你重新认识800多年前的杭州城——南宋临安城。 南宋临安城就在杭州主城区地下2-3米处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征宇是这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在他看来,南宋临安城是一个和现代城市完全重叠的古代城址。 临安城系统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建临安城考古队。考古工作者发现南宋临安城主要位于今天杭州主城区地下2-3米处——800多年的时间,在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中保存下来,可以被测量、被整理、被保存、被展示。 整个南宋临安城,包括皇城和外城。 皇城依托凤凰山,围绕馒头山,利用自然地形布置宫殿、园囿和亭阁。在今望仙桥东,另建有专为高宗、孝宗禅位后居住的德寿宫。 外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城四周筑有城墙。 临安城内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街,即御街。1988年、1995年、2004年和2009年四次发现御街相关遗迹,包括原杭州卷烟厂、中山南路严官巷段、中山南路太庙广场段、中山中路太平坊巷北侧等区域,考古工作表明南宋时期御街的建设经历了由砖砌到石板铺筑的演变。 新老杭州人都应该来看看这个展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唐俊杰,也是南宋临安城主要发掘者之一。他说,临安人的幸福,除了物质方面,主要还是精神层面,因为这是个相对开放包容的时代。以御街为例,御街是一个都城的中轴线,在唐以前御街上不好随便乱走,但是临安城的御街老百姓可以去和官员争道。 根据当时文献记载,官员抱怨,御街上人很多,挤来挤去。但这对老百姓来说就方便多了,“北宋开封的时候,你如果住在御街两侧,有时候这辈子可能都见不到上面,但是你在南宋临安城,皇帝出巡过来,衣服上的褶子都看得很清楚。”唐俊杰说。 在皇城至朝天门一带的御街沿线,设有太庙以及三省、枢密院、五府等重要机构。这一区域实际上具有外朝的性质。而临安府治衙署则位于现在的杭州市上城区荷花池头一带。 本次特展,展出大量临安城考古出土遗物以及近40年来临安城考古工作成果,还专门设置了数字展项与各种模型。因考古遗址具有不可移动、不可再生的特点,展览通过三维模型的方式,将“城墙与城门”“中山中路御街遗址”“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吴越捍海塘”等考古现场更直观地呈现给观众,“再现”临安城。 杭州博物馆馆长王英翔希望,这个展览,无论是新杭州人还是老杭州,都应该走进来看看,重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历史在这里重叠,宋韵在我们每个人的眼里和心中。” 部分珍贵文物限时展览
整个展览的第一件文物,也是开篇,是浙江图书馆藏刻本《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六散页,将限期展出到10月24日。 地方志,是了解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文史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南宋时期,临安(今浙江杭州)地方志书《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相继问世,后人将其并称为“临安三志”。 《咸淳临安志》作为其中问世最晚的一部,无论体例或内容都有所进步。《咸淳临安志》共一百卷,前十五卷为行在所录,十六卷往后为府志,内容包含了临安府及其下辖的钱塘、仁和、余杭、临安、於潜等九县,涵盖疆域、山川、秩官、人物等十九个门类,涉及相当全面。 《咸淳临安志》是南宋地方志中的佳作,为研究南宋时期杭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对于宋史研究亦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此页为张宗祥收藏的宋版书页之一,属《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六,记述於潜县山川,涉及山的方位、来历、景观等。 限期展出的珍贵文物还有苏州博物馆藏的《钱塘观潮图》扇面。让我们来看看本次特展的重点文物都有哪些。 只展一个月的扇面、银鞋、金盏、银鱼袋…… 重点展品抢先看 《钱塘观潮图》扇面
南宋(1127-1279) 苏州博物馆藏 展期:8月27日-9月27日 宋代流行在团扇上绘画,尤其是南宋。传世团扇都是真实使用的,画面中间还有一道夹柄使用的痕迹。这是一件国家一级品,非常珍贵,平常很少展出,这次也只限时展出一个月。 钱塘潮为天下奇观。南宋时期,观潮之风日益兴盛。《梦粱录》记载:“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可见当时观潮与游湖一样,都是城中游览的重要活动,以“钱塘观潮”为题材的诗词、绘画创作也开始兴起。这件作品无疑是对当时观潮风尚的反映,画中还有杭州人熟悉的六和塔,本幅署款两个字中只能看清第一个字“夏”。 “罗双双”铭文银鞋 南宋(1127-1279) 1974年衢州南宋咸淳十年(1274)史绳祖墓出土 衢州市博物馆藏 三寸金莲有多大?这双鞋正好三寸。每只鞋由三块银片(鞋底一片、鞋面两片)焊接而成。鞋头上翘,口沿錾忍冬纹一周,鞋面錾宝相花,鞋底錾刻线纹及双钩“罗双双”字样。 银鞋子质地硬,推断不是生前所用而是陪葬器物。鞋子尺码小,宽4.5厘米,长14厘米,形制与当时缠足小鞋相似,可以认为是南宋时期女子缠足的实证。 刻本《春秋胡传》三十卷 明正统十二年(1447) 杭州博物馆藏 作者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建宁崇安人(今属福建武夷山市)。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任太学博士、提举湖南路学事等职。两宋之际著名的经学家,以治《春秋》名于世。 杭州博物馆藏《春秋胡传》为正统十二年(1447),明英宗敕命司礼监刊刻《五经》中的一部。半页八行,行十八字,小字同,黑口,四周双边,双黑鱼尾。明代内府刻本就是明代皇家的刻书,属古籍版本领域非常重要的版本类型之一。 满池娇夹层银鎏金盏 南宋(1127-1279) 杭州博物馆藏 盏是宋代金银器中一种常见的酒具,在宋代社会掀起一股仿制青铜器的风潮,为满足这一审美需求,套胎夹层工艺应运而生。 “满池娇”是中国传统图案,指莲荷与水鸟组成的池塘小景,在南宋《梦粱录》中已有记载,临安城内出售“挑纱荷花满池娇背心儿”。纹饰以莲花、荷叶、飞鸟、水波为基本元素,具体排列方式各有不同,禽鸟多为鸳鸯、水鸭、鸂鶒(xī chì)等形象,以成双成对的水鸟寄寓恩爱合满的美好期许。 银鱼袋、银带銙(kuǎ) 南宋(1127-1279) 杭州博物馆藏 鱼袋,是用来贮藏随身鱼符的,最早出现于唐代。自五代后,鱼袋不再贮藏随身鱼符,而成为高等级官员的一种身份象征。 关于鱼袋的使用制度,《宋史·舆服志五》中规定,身着紫色朝服的四品官员、身着绯色朝服的六品官员,才可以佩金或银鱼袋:“中兴,仍元丰之制,四品以上紫,六品以上绯,九品以上绿。服绯、紫者必佩鱼,谓之章服。非官至本品,不以假人。” 使用人群主要有当时的朝廷官员和外国藩臣,使用时佩于腰部左下侧或右下侧,是章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竹叶纹金桥梁钗 南宋(1127-1279) 2009年东阳白云街道杨大坞村金交椅山宋墓出土 东阳市博物馆藏 桥梁钗,是宋代较为流行的样式,通常为多对花头呈扇形并排于钗梁之上,钗梁下缘接钗脚,钗梁花头数量通常为奇数组合,并装饰花卉纹、卷草纹、竹节纹等。多用锤鍱、錾刻等工艺,制作精致的浮雕形凸花纹饰,使装饰图案更显立体感。 受宋人对金银首饰日益增长的消费与审美追求推动,折股钗趋于繁复,出现了多次弯折的花头钗首。这件竹节纹钗的十五支花头弯成拱形,为“桥梁式”,类似式样的竹节纹钗亦见于江西、湖南等地发现的宋元金银器窖藏,或为当时的流行式样。 银铤凝结物 南宋(1127-1279) “南海Ⅰ号”沉船出水 广东省考古研究院藏 “京销锭银”是南宋银锭中最为常见的戳记铭文,指南宋都城临安府金银交引铺销铸的锭银。此外,还有少量的“京销渗银”“京销细渗”“京销正渗”等银锭种类。 两宋时期,白银的货币地位大幅提高,使用范围和数额都有大幅提高,官方与民间普遍使用,通行全国,被应用于财政收支、民间馈赠、借贷,以及购买府宅、田园奇珍等大额支付等。当时的白银有银块、银钱、银铤和银牌等形态,以银铤最为常见。 抄本《舆地纪胜》二百卷 清道光十三年(1833)抄 杭州博物馆藏 《舆地纪胜》二百卷,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编纂,是南宋时期的重要地志,涉及当时所辖16路范围内166个府、州、军、监,并将其沿革及风土人情等分12子目进行介绍,被誉为南宋总地志中最完善的一部作品。 《舆地纪胜》存世版本众多,杭州博物馆所藏为清抄本,缺32卷,另有9卷缺页。本次展出第一、二卷为“行在所”,即南宋时期临安府相关地理人文的介绍。 行在山水间—— 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 展览时间:2022年8月27日-2023年1月3日 展览地点: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三楼临展厅 展馆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免费参观。 配套活动和文创周边 展期内,将有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专题沙龙,还会有分享对谈、研学采风等活动,以及宋刻本《咸淳临安志》雕版印刷、香丸制作、琉璃珠串饰等宋韵文化系列体验活动。 结合展品元素,杭州博物馆手信商店还将陆续推出周边创意文具、生活美物、防疫用品等多个品类的文创产品,涵盖金属书签、天气瓶、组合冰箱贴、金属徽章、车载香薰、口罩等。 |